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发生相应变化,应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2001—2011年铜川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并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的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表明:2001—2011年间,研究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增加,其中,林地增加最多,达到27127.58hm~2,其次是耕地,增加了8814.53hm~2,建设用地增加了2717.04hm~2;草地和未利用地急剧减少,分别减少了32986.62hm~2和7466.45hm~2,变化率为4.84%和5.8%。10年来,铜川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开发程度在240左右,说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各区域中王益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最大,耕地变化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王益区、印台区和宜君县,耀州区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相对于全区域来说较大。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表明:铜川市及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复杂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变化基本不大,只是呈现出小幅度的上下波动,表明铜川市及其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根据土地利用的区位组合情况可知,2001—2011年间,铜川市土地利用的区位组合特征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3种,耀州区、印台区和宜君县的组合类型和铜川市基本一致,而王益区的土地利用组合特征类型却为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3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表明:铜川市2001—2011年10年间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共增加了167.19×106元,总的增加率为5.02%,其中,林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率最大,其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从2001年的67.91%增加到2011年的74.65%。从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的总体趋势来看,所有项目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原材料,增加值为2391万元。从空间差异上看,从2001年到2011年,王益区、耀州区、印台区和宜君县的总ESV均在增加,其中印台区增加最多,达到8085万元,ESV的年变化率印台区>王益区>宜君县>耀州区,并且王益区和印台区的ESV总值变化幅度大于铜川市。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变化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建设用地和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最大,关联度分别为0.9302和0.8953;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铜川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线性关系,土地利用的均匀化和土地利用组合系数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