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引领作用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展现出了更深层次的创新活力。随着产学研体系的深度融合,学术衍生企业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解决社会生产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贡献了重要的企业力量。然而,当前的企业管理研究工作中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学术衍生企业自身的独特性,即与一般公司衍生模式不同,其母体组织是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导的学术研究机构。学术衍生的背景必然会对企业的行为决策带来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对母体组织和学术衍生企业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讨论母体组织对学术衍生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往学术衍生企业的研究工作侧重于企业成长和绩效影响因素的讨论,缺少对母体组织与学术衍生企业关联机制演变的动态分析,导致母体组织与学术衍生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研究仍存在一些空白。因此,本研究选择从学术衍生企业关键的技术商业化能力出发,探讨母体组织对学术衍生企业在初创孵化和上市发展两个阶段的影响。考虑到之前母体组织与学术衍生企业的关联机制研究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背景,因此本文首先通过一个国内学术衍生企业的案例进行探索性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围绕学术衍生企业技术商业化的能力,通过三个子研究分别讨论母体组织支持、控股和参股三种不同关联机制形式的影响作用。研究一基于中科院学术衍生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论证了母体组织路径引导、资源分享和角色平衡三种支持维度对学术衍生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促进作用。此外,对支持作用的路径机制考虑了学术衍生企业自身特征的调节效应,发现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有利于促进母体组织的支持作用,并且学术创业动机中内部实现动机比外部实现动机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二基于沪深A股主板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的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分析了母体组织控股的学术衍生企业与其他科技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创新行为决策差异。结论发现由于融资效率和政府补贴的中介作用,学术衍生企业具有更高的研发投入倾向,更加注重技术商业化活动的发展。研究三将母体组织的持股比例作为关联程度的代理变量,进一步细化前两个研究中母体组织对学术衍生企业的影响。通过计算学术衍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商业化能力构造面板数据,回归发现母体组织与学术衍生企业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而学术衍生企业的技术商业化能力正向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高管团队的非技术背景特征有效缓解了倒U型关系的负面影响,而高管团队的技术背景特征却负向调节了学术衍生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1)揭示了技术商业化能力对学术衍生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发现母体组织的关联机制塑造了学术衍生企业的技术商业化能力,为学术衍生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提供支持;(2)讨论了学术衍生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和学术创业动机对技术商业化能力的调节机制,在分析母体组织的支持作用时引入学术衍生企业自身特质的影响;(3)解释了学术衍生企业高研发投入倾向的原因,学术衍生企业的高新技术行业背景导致了研发资金的高需求,而母体组织的背书使得企业具有更有效的外部融资渠道,保证了研发资金获取的稳定性;(4)厘清了母体组织参股对学术衍生企业治理的影响,为母体组织的关联程度与学术衍生企业表现之间的倒U型关系提供实证支持。本文的结论对于学术衍生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启示:(1)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学术衍生企业由于母体组织的存在,具有更高的研发投入倾向和更低的补贴道德风险,对其进行创新补贴有助于推动产业政策的执行;(2)对学术研究机构来说,作为学术衍生企业的母体组织,为学术衍生企业提供孵化支持有助于提升其技术商业化能力,当面临对学术衍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应当对持股比例进行合理的设计;(3)对于学术衍生企业来说,本研究提供了一条企业成长路径,即学术创业—母体组织支持获取—技术商业化能力提升—企业成长,这一模式有助于企业形成技术创新与经济收益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方式;(4)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想要创建学术衍生企业或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需要增加企业管理方面的综合知识,有助于其成为具备复合能力的学术型企业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1)一手数据中样本数量的限制,针对学术衍生企业的样本数据收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样本数量上有限;(2)二手数据中代理变量的选择,选择母体组织持股比例对学术衍生企业的关联程度进行刻画是一项创新的做法,但在现实中母体组织参股对学术衍生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情况是更为复杂的;(3)母体组织动态关联机制的深入讨论,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发展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本研究只是截取了学术衍生企业发展阶段的部分,尚未能对所有情况作出全面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