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早期表现为关节肿痛,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血管翳侵害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造成不同程度的骨量流失,导致关节内软骨、骨以及关节囊的损坏,引起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另外,RA的炎症还可以通过其全身作用影响骨重建,从而诱发全身性的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RA目前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一般治疗、免疫净化、外科治疗、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方法虽有效但副作用较大,加之RA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定论,找到一种合适有效的RA治疗方法迫在眉睫。而天然中草药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全身状况,并且可以减缓其他药物的副作用。草药虽然在其成分方面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确认,但由于其种种促进健康的特性,在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双萜类以其抗菌性、抗炎性、抗氧化性、神经保护以及抗癌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最初从鼠尾草(salvia carnosa)中分离出的鼠尾草酚(CS,carnosol)有很强的抗炎能力和抗氧化作用,其在前列腺癌、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和结肠癌中的作用也均有文献报导。也有文献报导称CS可解除多条与炎症和癌症有关的信号通路,如NF-κB(nuclearfactorkappaB)、P13K7AKT、雌性激素与雄性激素受体等。鼠尾草酸(CA,carnosic acid)不仅与其氧化降解产物CS有相同的碳骨架,而且在生物活性与作用方面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提出,CS和CA是否对关节炎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什么信号通路调控的?为此,我们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动物水平分析了CS和CA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进行了可能的机制探讨。主要实验内容和结果:第一部分:体外实验培养 RA 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tike synovial cells,FLS),通过 MTS/PMS实验检测CS和CA的药物毒性;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S和CA对细胞的迁移水平的影响;并且检测FLS细胞受TNF-a刺激后,CS和CA对细胞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S 和 CA 在实验浓度(0μM、0.5μM、1.OμM、2.5μM、5.OμM、lOμM、20μM)下对细胞增殖没有抑制作用;并且在5μM和10μM时均可对TNF-a诱导后的滑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产生抑制作用;两种药物能显著下调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破骨细胞相关基因RANKL的表达水平,并且能够下调类风湿性关节炎标志性基因MMP-3的水平。第二部分:体内实验选取160g-180g雌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内和皮下两次注射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Control):不诱导RA,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②阴性对照组(CIA+Vehicle):诱导 RA,腹腔注射 10%DMSO;③实验组一(CIA+CS):诱导RA,腹腔注射CS(5mg/kg);④实验组二(CIA+CA):诱导RA,腹腔注射CA(5mg/kg)。从发病早期(即后爪评分为1-2分时)开始进行药物处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DMSO、CS或CA,隔一天注射一次,总治疗时间为14天。14d后取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肿胀程度、炎性因子表达、关节破坏等方面的区别,进而研究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结果:经CS或CA治疗后,无论是在肿胀程度、炎性因子表达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论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CS和CA对RA-FLS无害、对TNF-α诱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大鼠体内对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和对关节软骨、骨组织的保护作用均提示其可以作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方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