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SLE患者高血糖及其相关机制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美国心脏学会提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其早期病死率明显下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逐渐成为SLE患者晚期病死和病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SLE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研究提示SLE患者胰岛素抵抗较普通人群严重,胰岛素抵抗是导致DM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此外,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为胰岛素作用的拮抗激素,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DM是其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因此,SLE患者是发生DM的高危人群,而目前国内未见有关SLE患者合并DM患病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报道。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大多数T2DM患者首先出现的是胰岛素抵抗,当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可进行代偿时,血糖维持正常;当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对胰岛素抵抗无法代偿时,则出现糖调节受损;当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降低时,血糖异常加重而进展为DM。有研究显示血糖正常的SLE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目前国内外未见有关SLE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报道。   2006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一例临床诊断为DM合并SLE及皮肌炎的年轻女性患者,该患者表现为严重胰岛素抵抗,临床考虑为胰岛素受体抗体(IRAb)所致的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而其确诊需要进行胰岛素受体抗体检测。目前国外报道IRAb的检测方法都仍停留在实验阶段,尚未有成熟的可供临床诊断所用的IRAb检测试剂盒,而国内也未见有关IRAb检测的报道。   我们采用商品化重组人胰岛素受体蛋白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的IRAb,结果显示为IRAb阳性,随后对其他36例女性SLE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IRAb检测发现,9例SLE合并DM患者中4例IRAb阳性,而27例血糖正常SLE患者中1例IRAb阳性。为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首先检查了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并扩大SLE患者样本量和收集非SLE对照者(包括正常人)血清进行IRAb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女性SLE患者的高血糖患病情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女性SLE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3)探讨女性SLE患者和非SLE对照者(包括正常人)血清中IRAb的存在情况以及IRAb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第一部分女性SLE患者的高血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   了解女性SLE患者的高血糖患病情况,分析高血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象及方法:   对我院皮肤科和风湿科住院或者门诊就诊的女性SLE患者进行DM筛查。   对没有DM病史的女性SLE患者进行OGTT,检测0、30、60、120分钟血浆葡萄糖;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将患者分成糖调节正常(NGR)组、新诊断糖耐量减低组(IGT组)与新诊断DM组三组,其中新诊断IGT组和DM组合称为高血糖组。比较NGR、IGT和DM组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SLE病程、SLE病情活动评分(SLEDAI)、重要脏器损害情况及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LE患者高血糖的影响因素。   小结:   1.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本组151例女性SLE患者合并高血糖患病率高达33.8%,其中DM17.2%,新诊断IGT16.6%。调查前DM的知晓率为19.2%,高血糖的知晓率仅为9.8%。   2.本组146例无DM史女性SLE患者血糖异常主要表现为糖负荷后高血糖。   3.与一般女性人群相比,本组女性SLE患者出现高血糖时年龄相对较轻。   4.年龄≥35岁、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史、每天激素用量≥25mg/d、平均每月激素用量≥570mg/month是女性SLE患者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   5.对年龄≥35岁和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大的女性SLE患者随访过程中应加强血糖监测。建议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进行OGTT,可明显降低高血糖漏诊率。   第二部分女性SLE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   研究目的:   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女性SLE患者与非SLE对照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女性SLE患者血糖异常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探讨女性SLE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   对象及方法:   对146例无DM病史的女性SLE患者和85例女性非SLE对照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HOMA-IR反映基础胰岛素敏感性,Matsuda指数(M-SI)评估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性,HOMA-β反映基础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和晚期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LISI)代表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女性SLE患者和非SLE对照者在NGR、IGT和DM状态下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线性回归分析女性SLE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因素。      小结:   1.未用激素女性SLE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而已用激素女性SLE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较低和胰岛β细胞功能较高。   2.在NGR、IGT和DM状态下,已用激素女性SLE患者基础胰岛素敏感性低于非SLE对照者,基础胰岛β细胞功能高于非SLE对照者。   3.女性SLE患者血糖异常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与T2DM疾病发展过程相似。   4.BMI和每天激素用量是女性SLE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SLE病情活动是女性SLE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每天激素用量则为其正性影响因素,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第三部分女性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胰岛素受体抗体(IRAb)的初步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女性SLE患者和非SLE对照者(包括正常人)血清中IRAb的存在情况以及IRAb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对象及方法:   采用商品化重组人胰岛素受体蛋白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对130例女性SLE患者及103例女性非SLE对照者(包括正常人)血清进行IRAb检测,根据其血糖状态分别分成正常血糖组(NG组)和高血糖组(HG),比较正常血糖和高血糖状态女性SLE患者与非SLE对照者之间胰岛素受体抗体的相对浓度及其阳性率,比较IRAb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基础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基础胰岛β细胞功能。   小结:   1.本研究采用重组人胰岛素受体蛋白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对女性SLE和非SLE对照者(包括正常人)血清进行IRAb检测,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   2.部分女性SLE患者和非SLE对照者(包括正常人)血清中均可能存在IRAb,IRAb存在的实际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王崧舟的《墨梅》诗歌教学,抓住“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三个子意象,巧用造境、猜测、对比,合理地转化和再构意象,带领学生感受“意”与“象”的融合,以及诗格、物格、
题目:嘌呤受体P2X7对大鼠缺氧缺糖损伤海马脑片/突触体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释放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对大鼠缺氧缺糖海马脑片/突触体谷氨酸(Glu)、γ-氨基丁
苏教版教材和统编教材中,四到六年级有不少重复的文本,教师要利用教学的“后视镜”“显微镜”“望远镜”这三“镜”,处理好两个版本教材中重复类文本间的关系,做到:观照苏教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脂蛋白a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人体脂蛋白a等血脂生化水平,以及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常伴随炎性因子的增多,且其发生发展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紧密相关。本研究针对中心性肥胖人群进行横断面数据分析,探讨白细胞(WBC)及
目的:通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AR)中的表达,以及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观察HMGB1和IL-33的表达情况,探讨HMGB1对IL-33表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