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基于患者报告结局(PRO)概念及病证结合模式,结合过敏性鼻炎(AR)的疾病特征,研制过敏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AR-PRO)量表并进行评价,为AR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测评工具。方法按照国际PRO量表的研制规范,成立多学科研究小组。依据中医理论的系统指导,构建病证结合AR-PRO概念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患者访谈、病例回顾、小组讨论建立条目池;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对条目池进行评阅、修改和增减,形成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患者报告结局(PRO)概念及病证结合模式,结合过敏性鼻炎(AR)的疾病特征,研制过敏性鼻炎患者报告结局(AR-PRO)量表并进行评价,为AR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测评工具。方法按照国际PRO量表的研制规范,成立多学科研究小组。依据中医理论的系统指导,构建病证结合AR-PRO概念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患者访谈、病例回顾、小组讨论建立条目池;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对条目池进行评阅、修改和增减,形成AR-PRO草表;进行两轮临床调查,综合运用经典测量理论(CTT)及项目反应理论(IRT)进行条目筛选与优化,形成AR-PRO量表;再次进行临床调查,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可行性。结果研究一:AR-PRO量表的研制1 AR-PRO草表的研制1.1概念框架的构建AR-PRO的概念框架包括5个领域,其中生理领域6个方面、心理领域2个方面、环境领域4个方面、社会领域5个方面,满意度领域4个方面。1.2条目池的建立条目池包括117个初始条目,其中生理领域66个条目、心理领域23个条目、环境领域5个条目、社会领域16个条目、满意度领域7个条目。1.3专家问卷咨询第一轮专家问卷共发出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均为有效问卷。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专家协调系数为0.388(χ2=901,P<0.05)。结合专家问卷咨询结果并进行研究小组讨论,删除37个条目,合并25个条目、修改7个条目,拆分1个条目,增加1个条目,建议保留5个领域67个条目。第二轮专家问卷共发出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均为有效问卷。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6,专家协调系数为0.396(χ2=523,P<0.05)。结合专家问卷咨询结果并进行研究小组讨论,删除20条目,合并8个条目,修改2个条目,拆分1个条目,增加2个条目,建议保留5个领域、45个条目,AR-PRO草表基本形成。2 AR-PRO初表研制2.1预调查一般情况共发放300份AR-PRO草表,回收296份,回收率为98.7%;296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AR-PRO初表平均调查用时为10.07±3.05分钟。2.2条目筛选与优化综合运用经典测量理论(离散趋势法、信度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及项目反应理论(区分度参数、难度参数、条目信息量)分析方法进行条目筛选与优化,经小组讨论,最终删除15个条目,形成AR-PRO初表,包含5个领域、30个条目。3 AR-PRO量表研制3.1正式调查一般情况共发放150份AR-PRO初表,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平均调查用时为7.32±2.35分钟。3.2条目筛选与优化综合运用经典测量理论(离散趋势法、信度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及项目反应理论(区分度参数、难度参数、条目信息量)分析方法进行条目筛选与优化,经小组讨论,最终删除10个条目,并将环境领域与社会领域合并,形成AR-PRO量表,包含4个领域、20个条目。研究二:AR-PRO量表的评价1临床调查一般情况共发放150份《AR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AR-PRO量表的完成时间为6.34±2.06钟。2量表测量学特性评价2.1信度AR-PRO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0,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满意度领域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43、0.854、0.887、0.809;AR-PRO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51。2.2效度2.2.1内容效度AR-PRO量表整个研制过程均有患者和/或专家参与,确保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各条目与所属领域相关系数均大于0.70(p均<0.01),量表效度较好。2.2.2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拟合指数(CFI)为0.88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5。表明AR-PRO量表结构效度较好。2.2.3效标效度AR-PRO评分与RQLQ评分相关系数为0.812,AR-PRO评分与TNSS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533,相关系数在0.4-0.8之间,表明AR-PRO的效标效度较好。2.3区分度依据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各条目得分在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认为该量表的区分度较好。2.4可行性量表的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完成时间为6.34±2.06分钟。结论1 AR-PRO量表,包括4个领域、20个条目,其中生理领域11个条目、心理领域3个条目、环境领域4个条目、满意度领域2个条目。2经初步评价,AR-PRO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临床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评估艾灸治疗轻中度脑梗死合并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肾阳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艾灸对轻中度脑梗死合并LUTS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推广艾灸在治疗脑病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三区住院的100例符合轻中度脑梗死合并LUTS且中医证型为肾阳亏虚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提前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术后复发、增强TACE术的远期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首次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病例243例。根据TACE术后6个月内肝癌是否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讨论宿主因素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本院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病例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数据分析功能,总结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经验及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之间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对医案资料(四诊信息、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录入Excel软件构建基本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数据库中提供的“统计分
目的:通过收集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该病的中医证治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该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方法:共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室住院治疗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426例,提取这些患者病历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具体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
目的:通过观察龟鹿胶联合督灸对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相关免疫指标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影响,评价龟鹿胶联合督灸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治疗(溴吡斯的明片+醋酸泼尼松片),
目的:探讨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健脾补肾药膳夜间加餐干预脾肾两虚型肝硬化失代偿期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代谢状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脾肾两虚型肝硬化失代偿期营养不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米糊200mL夜间加餐,试验组给予健脾补肾药膳200mL夜间加餐,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目的:初步评价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基于非靶向血清代谢组学初步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多中心、类实验的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6所河南省医院诊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教育联合西医规范化治疗再加芪参益气滴丸,疗程3个月。纳入健康人10例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研究丹冰花精油鼻腔给药对线栓法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致大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检测丹冰花精油的成分、Cy7-丹冰花精油溶液鼻腔给药后的入脑情况。方法:实验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丹参精油、人参精油成分,以乙酸乙酯处理样品后过滤,以EI离子源温度230℃,传输线温度250℃,电子轰击能量EI 70 ev,轰击电压1.0 kv;扫描范围33~550 amu,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压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初步评价中医药参与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及住院部的高血压伴失眠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中药,分为观察组195例,对照组164例,采用倾向评分法共匹配137对
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目前治疗措施有限,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关键制约环节,亟需开展新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通过大范围筛选代谢谱,将有助于寻找与疾病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揭示IPF发生发展的物质内涵,并为探析其发病机制提供思路和方向。目的1.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IPF、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