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的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西部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西部大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现实意义上讲,西部地区“三农”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拥有丰富资源和多项后发优势的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所拥有的潜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潜能释放出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将起到巨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投入作为启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是加快西部农业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状况的重要内容,是农民致富的法宝。因此,深入研究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财政政策,对于摆脱目前农业发展的困境,促进农业乃至整个西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粮食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所受保护力度最大,其中境内支持政策是对其进行保护的主要措施。2006年在我国完成WTO五年过渡期之后,无论是为了实践履约的承诺,还是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国内粮食市场必然开放,建构符合西部地区财政支持粮食产业政策显得非常必要。当前,我国对粮食产业进行保护的财政政策主要为最低收购价政策、直接收入补贴政策、要素补贴政策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粮食财政支持政策目标不一,各有侧重,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比如:最低收购价政策被认为是严重扭曲市场机制的“黄箱”措施,且该项政策实行所需要的庞大收购支出增加了主产区政府的财政负担,需要对其进行削减;在生产支持政策方面,直接补贴和要素补贴政策的目的在于弥补粮食市场化过程中粮农的收益损失,因此稳定地提高农民收入是其首要目标,这必然与粮食安全目标产生出入。基于上述问题,目前粮食财政支持政策须进行调整,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寻找出一个既能够增加农民收益,又能确保粮食安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粮食财政支持政策调整方式。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财政效率的观念,立足于西部粮食产业特点,借鉴国外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方法,在总结过去粮食产业财政投入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目前财政投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明确研究背景,综述国内外的关于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对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进行说明。第二,阐述财政政策在粮食产业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粮食财政政策是农业政策中的一部分,对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必须置于农业补贴政策研究的框架之内。介绍农业补贴政策的相关经济理论并分析我国国内在宏观财政政策支持下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第三,分析西部粮食产业财政政策综合评价。着重介绍西部地区粮食产业尤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特性,并对西部地区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实施的现状作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西部逐渐形成以直接补贴为主,最低收购价为辅,生态要素补贴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的粮食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分析结果认为粮食财政支持政策体系是以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为基本目标,在以往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主要包括:粮食财政支持政策投入力度不足且结构不合理;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在操作上存在一些不足;政府在实施各项支持政策尚未分工明确,导致政策实施效率等问题。第四,评价西部地区财政支持粮食产业绩效。在对财政政策实施的“制度效率”和“政策效率”目标及内容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粮食产业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粮食最低收购价,以及生产要素补贴政策实施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支持政策结构尚未实现优化,政策绩效并不显著,尤其是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农田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要素补贴中的农资增支综合直补政策。以上研究对建立适应我国西部地区的粮食产业财政政策效率评价体系有借鉴意义。第五,首先该财政政策效率评价对于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基于文章前几部分的研究,针对现阶段西部地区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政策的主要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粮食产业目前财政投入规模、结构、方式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政策建议,建立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粮食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完善西部地区粮食产业财政政策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