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江流域城市结构、功能及其早期转型研究——以清代安庆、芜湖为例专门史专业研究生张亮指导教师何一民安庆、芜湖是清代安徽最大的政治中心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二者发展的历程在安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其发展轨迹代表了两类城市发展的不同命运,本文主要从城市结构、功能及其早期转型的角度出发,探讨两类城市运行机制的差异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利弊因素作一定的分析。从城市结构看,安庆的城市空间结构强调城市的防御性,在清代始终未能突破城墙的束缚,各种政治经济活动全囿于这一封闭环境之中,城墙加城门的防御系统随着军事功能的增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经济结构中以突出的消费性商业为主,手工业不发达,腹地的狭小使得城市经济全恃行政力量的拉动;同时,安庆也是清代安徽的文教中心,士绅占城市人口比值较大,城市居民素质较高,但由于受到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农商观念不发达。芜湖为清代皖江流域的经济中心所在,是皖南与皖中地区的转运枢纽,发达的水运网使得城市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表现出与政治中心城市极大的差别。在城市空间结构上,芜湖长期处于“有市无城”的状况,城市布局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由内河河畔向长江沿沿岸转移,经历了一个“港”、“城”并兴的过程;发达的转运贸易和手工业生产使其在明代以来就发展成为沿江著名的商业城市和手工业重镇;城市的重商传统与传统的皖江文化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从城市功能上看,安庆主要以政治功能为主,长期居于地方一级或二级行政驻地的位置,在清初成为安徽省会,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在政治功能增长的同时,城市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相对安庆较高的行政地位,芜湖在近代以前最高的行政建署仅为县级政府所在,甚至一度被撤销了县的建置,政治功能与安庆无法相提并论,城市功能以经济功能为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叠加政治和文化功能,向综合性城市发展。如果说前者是经济功能政治化,后者则为政治功能经济化。从城市转型上看,清末安庆转型主要以官方为主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表现为近代政治体制的创立。芜湖的近代转型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以民间力量为主,在西方外力的策动下城市走过了一个因商而兴的发展过程,城市经济早期现代化在安徽当属最为发达的地区,但城市的发展并未由近代商业城市向近代工业城市转型。民国时期,在全国商业大环境变动和交通变更的大背景下,城市商业地位开始动摇,城市因缺乏“生产性”,发展缓慢。通观清代安庆和芜湖的发展历程,清中前期安庆发展较快,而清晚期芜湖发展则相对迅速,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受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城市运行机制差异作用的结果:在前近代时期,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而近代时期,在外力作用下,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受到挑战,经济中心城市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