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抚顺煤矿中国劳工状况探析(1907-1945)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抚顺煤矿是蕴藏大量优质煤炭的亚洲最大煤矿。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政府获得了南满洲铁路和抚顺煤矿的开采经营权。日本在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加强对东北地区政治与经济方面的控制,并将抚顺煤矿作为仅次于铁路的第二产业加以经营,服务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本在抚顺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获取了充足矿产资源,还对中国劳工进行非人道的迫害。抚顺煤矿的中国劳工不仅劳动条件恶劣,工作量及其繁重,生活举步维艰,而且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堪被压迫和奴役的中国劳工采取诸多方式进行反抗斗争。本文在概观抚顺煤矿的基础上,就其劳工问题,从工人募集、劳动过程、工人工资、生活日常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力争对于日本的殖民统治,特别是自抗日战争以来推行的战时统制经济,在抚顺产生了哪些矛盾,煤矿方面为解决矛盾采取了什么对策,以及由此又带来何种新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一定探讨。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抚顺煤矿的基本情况。分为九一八事变前和伪满时期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主要剖析抚顺煤矿对中国劳工的招募和管理。第三部分论述抚顺煤矿中国劳工的劳动与生活状况。以文献资料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劳工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劳动灾害、工资、物价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进而揭示抚顺煤矿中国劳工的实际生活状况。第四部分重点探究抚顺煤矿中国劳工的反抗斗争。主要从罢工与逃亡等几方面来分析抚顺煤矿中国劳工运动的特点。
其他文献
针对开发信息系统C/S结构模型,结合现在分布计算和并行处理的技术研究成果,该文设计了一个面向容错服务和负载平衡的三层C/S结构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大学综合教务管
以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为例,介绍了一种对遗留系统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系统重建.介绍了该采集系统重建的过程,通过这些介绍,可以看到重建思想的作用.最后讨论
19世纪末,中国在甲午战争当中惨败,很多有识之士为了寻求摆脱民族危机的策略,纷纷留学日本。在不断的学习、探讨当中,很多中国留日学生把日本国粹主义思想传播到了中国。随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一直追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在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