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交通救援点选址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i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配置和合理布局高速公路交通救援设施,是一项关乎高速公路全局安全的战略决策。高速公路安全规划是从根源上防止交通事件的发生,注重预先性和主动性;应急管理则从过程上减轻事件的后果,注重事后性和被动性。二者的关联之处就在于事件响应过程中的交通救援设施,因此救援设施的选址将直接决定整个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系统能否提供及时有效地救援服务。 本文在国内外应急设施选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救援点选址问题进行研究。 在对救援点选址决策内涵和常用的应急设施选址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救援点选址中。考虑到高速公路交通救援点选址过程中需要注意救援的效率性、公平性和备份覆盖的要求,本文提出了救援点选址的多目标决策模型。由于救援设施存在分级现象,本文提出了两层救援点选址模型,低层救援点配备常用救援资源,高层救援点除配备常用资源外还需配备特殊救援资源。 选址涉及的因素多而复杂,包括经济因素,效率因素,公平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本文提出了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案评价方法——模糊网络分析法。根据评价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网络分析(ANP)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确定最优方案。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越来严重的危害到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我国,空气污染尤为严重。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由于其可有效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日益收到科研工作者的
煤炭作为我国的支柱型能源之一,国家对煤矿的其安全问题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指出配备相应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可
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与光纤技术结合,可以实现传感功能,并可对多种环境参数进行测量。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PR传感技术的渐变多模光纤微位移传感结
随着我国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受到了各大城市的普遍关注,对于交通拥堵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交通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交通系统具有复杂性
在我国城市规模不断膨大,私家车开始快速进入城市居民家庭的今天,快速路作为城市路网结构的骨架,辅以其它一般道路,形成一个快速交通集散系统。这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变革,对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光栅刻划技术和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计量光栅技术成为一项专门的技术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计量光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光栅长度测量系统已经广泛
马克思认为,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我国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发达国家现代化历程和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