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繁荣,涌现了一批双语诗人或者完全以“第二母语”——汉语进行创作的诗人,他们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同时用汉语语言创作诗歌,反映本民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生活,被称为“少数民族汉语诗人群”。这批诗人形成一个颇有实力的创作队伍,不断深入作为“主流话语”的汉语诗坛,其汉语诗歌创作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当代诗坛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虽然不同民族的诗人生活背景各有差异,但就整体创作而言,他们秉承本民族诗歌传统的诗性和灵气,借鉴汉族诗歌和西方艺术技法,多角度透视本民族精神内涵和民族心理素质的变化,通过深刻的批判自省,风格各异的诗艺实践,力求重塑本民族文化。其文本在审美特质,思维方式上迥异于汉族诗歌,代表着中国诗歌中异质、非主流的部分。本论文基于对中国少数民族诗歌价值的认识,试图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汉文化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入手,以诗歌的民族性和现代意识,诗歌创作实践与理论建设的走向作为前后贯穿的潜在线索,对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进行多层面和较为深入的考察,以诗人和作品的影响力大小为标准,选取了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诗人文本展开论述。本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民族意识的自觉和自审,诗美建构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综论少数民族汉诗的创作成就;第二部分为精神原型的诗意体现——意象系统分析,分别从原型意识的现代演绎和宗教神性家园的守望等角度分析诗歌意象,阐释深层的艺术内涵;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以吉的马加为代表的凉山彝族诗歌,以列美平措为代表的藏族诗歌,透视其作品对民族灵魂的传承和文化内涵的重构;第四部分探讨少数民族诗人关于诗歌范式与艺术个性的创新,评论先锋诗人的诗歌理念与实践,少数民族女性诗人对心灵的观照;第五部分通过整合得出新时期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存在的局限,指出汉化和西化倾向导致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缺失。当代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带来了文化与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的繁荣有利于当代诗坛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汉语诗人群作品的研究和诗美追求的探讨,可以总结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及少数民族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与缺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理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