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度与教育度的研究是实现理想教育的理论基础,而把握教育的度是实现本真教育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在吸收已有关于度与教育的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已有理论的不足和教育教学实践出现的失度,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度与教育的度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关于度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周易》中的卦象到春秋时期阴阳二气的相互调和再到儒家的中庸思想,其中无不尽显度的思想,但是关于度的哲学含义却尚不明确。最早对度进行哲学诠释的是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他在论述“存在论”时明确提出了度的哲学含义,但是由于思想的局限性其所述定义并不十分准确。直至近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大量自然科学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度的准确含义。本文运用的便是马克思哲学中关于度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结论是: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质量互变规律的核心概念,表示的是质与量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关系,是质与量的统一;度表示的是量的范围,而在范围内存在最佳点;度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度存在于诸多事物中,教育也不例外。但大多数教育者却无视教育内在的度,导致教育失度。从教育目的到教育过程再到家庭教育以及教育评价,无不存在失度现象。教育的失度致使学生的个性、能力、情感、健康等多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使教育偏离了其最为本真的目的。对度与教育度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导教育者改正教育教学中的失度行为,以期实现理想的教育。为此,本研究在最后一节中指出影响把握度与教育度的七个要素,主要有:理念、理性、本性、经验、意志力、悟性以及环境。教育者如要把握好教育的度,应具有度的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具有度的理念,才会出现适度的行为;理性与善良的本性也是把握教育度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只有具备理性以及善良的本性,才会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是否在度的范围内;丰富的经验与强大的意志力为教育者更好的把握教育内在的度提供了保障。具有丰富的经验与强大的意志力,在教育教学中便会主动把握教育内在的度,同时不受外在诱惑等其它不利条件的影响,时刻注意调节自身的行为,以把握教育的度;而对教育中的度具有良好的悟性方可做到“恰到好处”;外在良好的环境,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把握教育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处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行为,当教育者所处环境中所有人的行为都是“适度”的,那么其行为必然也会“适度”。因此,当我们具备从内在到外在诸多条件后,方可对度与教育的度进行良好的把握,从而实现最为本真的教育。度与教育的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它还有待于我们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