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化误读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金庸的原作《鹿鼎记》和闵福德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译作中的文化误读现象。关于Deerandthe Cauldron译作的前期研究主要从翻译策略等方面进行,从文化角度对翻译文本的研究十分有限,尤其还未有从文化误读角度开展的研究。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探讨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闵福德英译本中的文化误读现象的分类(武侠文化误读、生态文化误读、物质文化误读、宗教文化误读、语言文化误读和社会文化误读),并对文化误读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每类原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本文有如下研究发现:闵福德译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文化误读有六类:武术文化误读,包含与武功招式等相关的误读;生态文化误读,包含与天气、动物文化等相关的误读;物质文化误读,包含与穿着、武器、和器皿等相关的误读;宗教文化误读,包含与鬼神等相关的误读;语言文化误读,包含与俚语、方言等相关的误读;以及社会文化误读,包含与社会称呼、政府事务以及刑罚等相关的误读。同时,本文针对文化误读案例指出了文化误读的三大原因,分别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具体表现为中文单词在英文没有对应语等;译者对《鹿鼎记》中的中国文化理解有误;以及译者为了提升西方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性,而故意误读部分文化信息。相应地,本文讨论了两组翻译策略和一个翻译建议:第一组策略针对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读,包含除了常见的直译、意译、音译、省译之外,还有铸词法和加注法,第二组针对译者为了提高读者的接受程度而故意误读文化信息,有音译法和加注法。针对文化误读的第二个原因——译者对原文中的中国文化理解有误,本文建议译者在翻译时可在大脑中构建书中所描述情景,再利用语言将情景文字化,避免不必要的逻辑混乱。本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而言,本文填补了国内从文化误读的角度研究武侠小说英译本的空缺,有望对中国文学翻译研究尤其是武侠小说中文化误读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范例。同时,也对其它文学翻译的文化误读研究有借鉴作用。从实践上而言,本文总结了闵福德在有积极影响的误读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并提出规避有消极影响的文化误读的翻译策略,同时针对有消极影响的文化误读表达提出了新的翻译选择,以期对今后的武侠小说英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的研究仍有两点不足。第一点是鉴于本文是对武侠小说《鹿鼎记》闵福德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文化误读案例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故本文未必适用于非武侠小说。其次,由于篇幅与时间的限制,本文未对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的所有文化误读案例进行分析,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对此进行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