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学思想是史学家对客观历史进程和历史学本身的理论认识。往往影响较大的史学思想,会构成某一时代或某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并对史学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同一流派或同一时代的史家的史学思想,往往显示出鲜明的理论共性和基本特色。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在新世纪初回顾20 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之时,全面、系统地研究20 世纪中国各史学流派的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史学思想,总结经验,记取教训,以继往开来,是史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是我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拓荒者和探索者之一,位列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中“新史学五大家”(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候外庐)之首。郭沫若一生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甚多。其中,其独具特色的史学研究中,郭沫若对许多史学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郭沫若一生著作等身,成就卓越。其史学研究的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十批判书》、《青铜时代》、《奴隶制时代》《历史人物》、《李白与杜甫》等专著;《甲申三百年祭》、《替曹操翻案》等论文和《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这些著作主要被收录在《郭沫若全集》中。笔者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发现郭沫若的史学思想内涵丰富。但史学界对他的史学思想研究还是零碎的,重于介绍而轻于评述,未能很好地展现出郭沫若史学思想的全部风貌,如其发展的历程、主要成就、主要特色及存在的缺陷和原因。再加上近年来的“反思”热潮中,一些研究意见对郭沫若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进行了质疑和否定。这使得对郭沫若的史学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更显得紧迫。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借鉴了史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讨,较全面地论述和研究了郭沫若的史学思想。文章的第一部分,运用翔实的史料,简要介绍了郭沫若的史学研究生涯,以便展示郭沫若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和主要的史学成就。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郭沫若史学思想的介评,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批判和继承、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拓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探讨、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问题的探讨、对史料运用问题的探讨、对历史剧与史学关系的探讨六个方面,介绍了郭沫若史学思想的主要内涵,肯定了其取得的成就。文章的第三部分,总结了郭沫若的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认为郭沫若的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始终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时代感;勇于开拓,具有鲜明的原创色彩;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采用了多重研究方法;文史并茂、情智交融。文章的第四部分是评论和总结近二十年来学界出现的对郭沫若的史学成就和学术品格进行质疑的研究意见。本文在肯定郭沫若的成就的同时,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探讨了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