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双边复合活动,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关键所在。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流行的“支架式教学”在这方面提出了新颖的、形象化的见解。支架式教学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监控与启发引导,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支架式教学”在成人的“教”与儿童的“学”之间找到了一个适宜的结合点,有效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支架式教学”强调利用情境、讨论、会话等环境要素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可以不断向上攀伸的“脚手架”,以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应用“支架式教学”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促进认知主体积极进行建构,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这在已进入学习化社会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建构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知、情、意、真、善、美的完满人格,并以此达到使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统一;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提倡教学民主,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与新课改下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不谋而合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我们学习借鉴西方建构主义思想下的“支架式教学”,正确理解其内涵及其特点对于我们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新型的数学教学策略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