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更加强调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了解、研究学生便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情况非常复杂,个体差异普遍存在,面对一群群鲜活生动的生命,如何在教学之前更好地了解学生,以使教学能从学生起点出发、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学情分析便应运而生。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首先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和河北六个省区及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的109名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小学语文教师,从他们对学情分析的认识、重视程度、目的、作用、内容、方法、困惑与问题等方面,了解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基本情况及客观认识;同时,选取三家语文教学重要期刊《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梳理出2007-2011近五年发表的总计375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从实证的角度统计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具体做法以及问题与困惑;选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文,请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结合课文分析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将他们分析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类,得到骨干教师关于学情分析的内容。通过以上途径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现阶段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出现了以下问题:教师对学情和学情分析的认识不清晰;学情分析的内容不明确;学情分析的方法单一、不科学;学情分析环节出现泛化、窄化、缺失等,这些问题使得学情分析成为教学设计的难点和盲点,没有充分地学情分析,就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着重从理性的角度剖析了目前学情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给出了学情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已知”、“未知”、“需知”、“想知”、“能知”五个方面。学情分析的方法包括:关注预习和作业,分析学生“已知”;解读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未知”;参考教材编辑意图,分析学生“需知”;挖掘学习需要,分析学生“想知”;立足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