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ella)和黄层孔菌属(Fulvifomes)是由Murrill于二十世纪初建立,隶属于锈革孔菌科,可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作为重要的林木病原菌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降解者,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的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病理学及生态学意义,但由于其分类特征太过含糊广泛,自建属以来,其定义发生了很多变动和修改,过去的研究对这两个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采用分子系统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球范围内目前发现的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的真菌种类进行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本研究对小嗜蓝孢孔菌属15个种和黄层孔菌属24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提供了每个种的显微结构绘图,并通过对现有种类数据的整理制作了分种检索表。在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对小嗜蓝孢孔菌属及黄层孔菌的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明确了这两个属的分种特征。菌盖的存在与否是区分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的重要宏观特征,小嗜蓝孢孔菌属的担子果为平伏,少数平伏反卷,而黄层孔菌属的担子果具明显菌盖。由于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的宏观形态较为简单,缺乏特殊结构特征,且对寄主树木无专一性,属内的种类区分存在一定困难,所以菌丝的类型、孢子的形状及大小、拟囊状体的有无对种的鉴定尤为重要。由于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种类的高度相似性,导致单纯的形态学分类和鉴定存在困难或误差,系统发育研究是对形态学分类的补充和提升。本研究基于ITS和nLSU片段,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以及贝叶斯法(BI)构建了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在锈革孔菌科内可形成两个稳定的进化支,且属内的不同种类也可进行明显的区分。基于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发现小嗜蓝孢孔菌属新种7个:美洲小嗜蓝孢孔菌Fomitiporellaamericana,南亚小嗜蓝孢孔菌F austroasiana,红树林小嗜蓝孢孔茵F mangrovei,小孔小嗜蓝孢孔菌Fmicropora,中国小嗜蓝孢孔菌Fsinica,拟无刺小嗜蓝孢孔菌F subinermis和越南小嗜蓝孢孔菌F vietnamensis。发现黄层孔菌属新种11个:南亚黄层孔菌Fulvifomes australasicuus,无带黄层孔菌F azonatus,黑孔黄层孔菌F caligoporus,中美洲黄层孔菌F centroamericanus,哥斯达黎加黄层孔菌F costaricense,佛罗里达黄层孔菌 F.floridanus,基生黄层孔菌F.fundulicola,铅木黄层孔菌F.krugiodendri,纳氏黄层孔菌Fnakasoneae,拟印度黄层孔菌F subindicus和拟梅里尔黄层孔菌F.submerrillii。此外,讨论了这些新种及其相似种的区别。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迅速演变为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呼吸道症状、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为主[1]。除呼吸系统病变外,临床观察证实部分COVID-19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肾损伤(AKI)或慢性肾病(CKD)急性加重现象,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2],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囊腔内见蛋白性渗出物,肾小管上皮变
期刊
有几刷子,湖南方言,意为有特长,湖南省老艺术家左宗灿当之无愧。天赋、勤奋、创新和执着,是他从艺70载的真实写照。非科班出身,没有拜过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自嘲为草根的他,1951年17岁入伍,以《俄罗斯绘画教材》为师,业余时间,或置身斗室,摆床单为背景,静物素描;或揣摩动作,速写人物;或流连北国郊野,采风写生,开启了自己的艺术航程——在湖南省歌舞团当过舞美;在长沙湘绣厂出过精品绣稿;在广告公
期刊
匍匍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L.)属于禾本科翦股颖属,冷季型草坪草,它具有良好的叶片质地、耐低修剪和抗冻性,是世界上城市绿地、高尔夫球场和保龄球场等高质量草坪中应用最广泛的草种。但由于耗水量大,耐盐性不够理想,限制了它更大的应用范围。目前,对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的生理和分子响应、耐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以及高光谱反射特征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研究以Penncross和Se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是非常重要的草坪草,耐逆性强、管理粗放及观赏性高等特点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草坪的建植中。目前,己经有了大量关于结缕草的研究报道,包括优良品种选育、耐盐与耐低温的研究、病害防治的研究、分子标记的开发等等。结缕草的优良品质与根际环境中的微生物作用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目前对结缕草耐盐性及根系微生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项研究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的手段在两方
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属蔷薇科李属植物,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对于李属其他植物,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梅花开花最早,能够在早春盛开。花期不仅是影响梅花观赏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重要的栽培性状。成花转变作为植物开花的第一步,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前人研究表明,拟南芥成花调控途径中SOC1、SVP、LFY等
梅花(Prunus wume sieb.Et Zucc.)花期早,能在较低温度下开放。这主要与冷响应程序、花芽休眠调控等相关。而CBF基因和DAM基因分别是响应低温和休眠的关键基因。目前关于梅花DAM与CBF基因在花芽休眠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DAM与CBF的蛋白互作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为了探讨梅花DAM与CBF基因在花芽休眠中的功能,以梅花’三轮玉碟’花芽为材料,克隆了 6个PmDA
随着全球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南方土壤酸化加剧,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产生了很大影响。培育抗铝的植物品种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并且具有生态、环保、经济的优势。日本结缕草是一种优良的暖季型草坪草,广泛生长在南北方的广大地区,它能在含铝量比较高的酸化土壤中生长良好,是一种耐铝的植物。为了揭示日本结缕草耐铝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日本结
雌配子体是胚珠的核心结构,雌配子体游离核分裂期是胚珠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核分裂的失败将阻碍雌配子体的成熟和卵细胞的产生,可导致植株的雌性不育现象。所以,对该时期胚珠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调控胚珠发育的分子机制已见报道,但主要围绕被子植物展开,对裸子植物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裸子植物的胚珠发育与被子植物不同,特别是木本植物,其差异更加明显。本论文以辽宁兴城油松种子
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农林业和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索植物耐盐机制并寻求有效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生物技术手段迫在眉睫。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平衡对植物适应高盐环境至关重要,增加Na+外排、减少K+流失是植物调控K+/Na+平衡应对盐胁迫的主要策略。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是由复杂的信号网络调控,该网络主要由Ca2+、H2O2、NO、Eth(Ethylen,乙烯)和H2S等胁迫信使构成。近来研究表
2020年初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其传播方式为人传人,传染性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失衡状态、细胞因子风暴,随后出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无法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氯喹或羟氯喹、洛匹那韦或利托那韦、雷特格韦和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但尚未发现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本文介绍了血液净化技术,如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