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海陆交界主要的过渡地带,潮间带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十分复杂强烈。泥质潮滩对于海岸防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潮间带是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剧烈的区域,是营养盐和污染物在入海前发生复杂反应的地段。本文通过对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并使用数值模拟程序MARUN研究了全日潮作用下潮间带泥质潮滩海水地下水相互交换作用,并对海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研究区位于珠江口海岸带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附近,是一个长约140米坡,度约为5%的泥质潮滩。沿剖面均匀布设5组垂向上具有固定间距的“对井”来监测地下水水位、电导率和温度,监测时间持续5天,每十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原位降水头实验测得垂向渗透系数变化范围为1.31×10-52.63×10-4m/s,盐度变化范围为14.2320.52g/L。基于广义达西定律估算出剖面平均海底地下水排泄(SGD)和海水入渗量(Inflow)分别为0.37和0.28m3d-1m-1。水化学数据分析表明,由于蒸发和潮汐作用,主要离子浓度沿向海方向增加。距机场最近的取样点位,各离子浓度偏高。硝酸盐氮的含量偏低,亚硝酸盐氮含量过高,表明此处反硝化作用较为强烈;沉积物孔隙水中,Cu含量整体接近三类地下水水质标准,Zn、Cr的含量接近二类水质标准,疑似机场建设等人为因素造成。水力梯度法和数值模拟研究海水-地下水交换特征。坡度较缓的泥质潮滩,有利于形成渗透面。低潮时地下水更易排泄补给海水,高潮时海水更易渗入潮间带含水层。根据野外监测数据建立一个二维垂直剖面模型,结合数值模拟软件MARUN对研究区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内陆边界采用定水头边界条件,海向边界采用对近海观测井W5的观测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出的水位作为潮汐水头。模拟水位与观测水位拟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