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产业是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命脉,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期,粮食产业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扭转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局面,中央在2004年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粮食增产。然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非主产区的实施上却有着较大差别。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实行的是支出责任划归中央政府,并由省级政府承担直接管理职责的"委托事权"型直接补贴体制;而另外同样实施了粮食补贴政策的18个省区实行的则是典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型直接补贴体制。然而,现行粮食主产区"委托事权"型的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如何?非主产区省份的"财政分权"型直接补贴与主产区"委托事权"型直接补贴这两种直接补贴政策效果有什么差异?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如何进一步的改进?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主产区"委托事权"型补贴政策进行研究。先从理论方面对粮食补贴政策自实施以来的发展和沿革进行梳理,对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历史变迁进行回顾,论述了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必要性,并分析我国现行粮食补贴体系的实施现状,重点阐释我国主产区"委托事权"型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后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运用合成控制法,以江苏省为例来分析2004年后主产区实施的"委托事权"型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行为的影响,以采用传统"财政分权"模式的粮食非主产区各省的加权平均来模拟江苏省不实施"委托事权"型补贴政策时的情况,与实际实施"委托事权"型财政补贴政策的江苏省情况进行对比,通过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来实证检验这种粮食补贴财政的效果,并对"委托事权"型直接补贴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直接补贴政策的相关建议,包括明确直接补贴政策的核心目标、加大直接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直接补贴资金的补贴方式等,对我国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及提高农民收入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