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6年-1879年,一场罕见的大旱灾席卷了我国北方,几乎囊括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西和川东北地区,受灾人口有2亿之多,饿死1300万人以上,对当时各受灾省份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晚清灾荒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早灾,“丁戊奇荒”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山东省的受灾情况缺少详细的梳理和归纳。因此探索这一“奇灾”对山东省的影响,对研究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是十分必要的,对当今防灾减灾工作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山东在这次旱灾中表现出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山东是最早发生旱情的省份,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鲁中、鲁西北地区。惨重的旱灾造成大量农田没有收成,给山东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并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和迁徙,给山东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同时这次山东旱情得到了及时缓解,并且对其他省份的救灾工作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与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山东赈灾工作及时得力有很大关系。并且在山东出现了新型、高效的义赈方式,在赈灾救荒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外国传教士也积极投身到赈灾中去,社会力量联合起来,缓解了“丁戊奇荒”对山东社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