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对话”理念备受关注。初中阶段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将对话教学引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相互对话与交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重组和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对话教学理解上的偏差,一些“假对话”充斥着课堂,主要表现为:对话过程形式化、浅层的问答式“对话”、对话偏离主题、以预设性对话代替创造性对话、对话评价的模糊等。因此,对有效对话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对话教学含义、本质、理论基础、特点的阐述,并结合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对有效对话的内涵和实质做了探析,认为要能引发学生“生问”——“发话”——“作为”的对话才是有效的对话。即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生问”,并在解决问题的期望下产生欲言欲动的对话意识,进而“发话”,师生在对话中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说”向“做”的转化,从而引发学生的“作为”,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以此为理论出发点,本研究对初中语文阅读实施对话教学的特殊性作了分析,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初中语文阅读有效对话的特征进行了探析。从对话目的、对话情境、对话主体、对话主题、对话方式、对话效果六个角度阐明其特征与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做实践上的探索,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设计,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发端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属于问题,引发学生“生问——发话——作为”,在教师——学生——文本的相互对话中达到建构意义、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其中,构建了五个操作性环节:泛读环节、读看环节、精读环节、评议环节、说写环节,并结合具体课案做进一步阐明。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理论研究者的调查,证明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设计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性、操作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