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道德教育的以人为本之路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始终与人密切相关。道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人的发展需要,其功能在于“成人”,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人,因此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而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人之所以会呈现出历史性和具体性的特质,在于人是生活世界中的人,人生活在不同的生活世界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生活世界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因此会产生变化,人的本质与其生活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因此道德教育要想实现“以人为本”,就要从人的社会生活着手,立足生活世界进行发展。然而传统道德教育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对象——人的需求,疏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导致道德教育中人的没落,也导致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为了解决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人的生活世界,传统的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正是因此受到人们关注。然而通过对传统的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内涵进行探析,却发现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过分强调关注现实生活,道德教育成为了生活的手段,生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混乱,这让道德教育如同生活的基本技能教育,流于生活形式,没有超越生活层面的道德建构,很容易出现道德教育庸俗化。因此在当前传统道德教育与生活化德育寻求合作途径时,首先必须明确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道德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道德教育并不等同于生活,道德来源于生活但也超越日常生活,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和引领生活的发展,因此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只能是其部分实现生活化。道德教育目标应引领生活又源于生活,一方面其目标要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该目标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它需要源于生活,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次道德教育内容应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道德教育既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的发展,又是为未来的生活服务,因此道德教育内容在立足不断发展的生活实际的同时也要有先验性,要引领生活发展;再次道德教育方式需要贴近生活,如立足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融入实际生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实施道德教育家校联合,让道德教育走进生活;利用网络、自媒体等新兴载体,构建生活道德教育平台;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多样道德教育方法,整合运用等等。
其他文献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了社会福利政策的供给,同时也促成了福利国家的形成。福利国家通常表现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政策制度,其通
摘 要:当今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小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性的原因以及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性思维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