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世纪各政权在西域的角逐及其与焉耆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焉耆位于西域天山南麓,是丝绸之路中线上的重要中转据点,也是西域传统的五大城邦王国之一。在七至九世纪中原与西域各民族政权的角逐过程中,处于西域东部特殊地缘位置上的焉耆不自觉地卷入到了对西域疆域的争夺战中。笔者通过对七至九世纪各民族政权在西域角逐过程的梳理,着重阐述了焉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根据焉耆在各政权争夺西域过程中的隶属关系,笔者将七至九世纪划分为五个时间段,分析总结了各政权与焉耆的关系。七世纪初期(604—617年),焉耆最初役属于西突厥,后又归附于铁勒,还同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后来,焉耆再次归附了称霸西域的西突厥,并受其指派的吐屯的监督。七世纪前期(618—649年),通过重开大碛路,焉耆与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在咄陆可汗、咥利失可汗掌权时期,西突厥加强了与焉耆的亲密关系。到乙毗咄陆可汗、乙毗射匮可汗主政时期,西突厥为了重新恢复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进而拉拢焉耆与唐朝相对抗。唐朝最终击垮了西突厥,征服了焉耆,并在焉耆设置了焉耆都督府。七世纪中后期(650—699年),唐朝在焉耆等地设立了焉耆镇守军等安西四镇,加强了对焉耆等城邦诸国的管理。与此同时,吐蕃也加入到了争夺西域的行列,并同西突厥相联合,导致唐朝在焉耆等地设立的安西四镇置废不断。唐朝采取了加强焉耆都督府等四镇都督府与焉耆镇守军等安西四镇的配合,以碎叶镇取代焉耆镇等措施,展开了同吐蕃及其附属的西突厥政权对焉耆等西域各城邦的争夺。八世纪前期(700—754年),因为对两厢十姓领导权的冲突,突骑施展开了对唐朝控制的焉耆等重要据点的争夺。后来,唐朝采取了安抚突骑施以对抗其他西域民族政权的策略,焉耆由此而重新备列为安西四镇之一。唐朝对焉耆的统治地位依旧稳固,焉耆继续保持着与唐朝的朝贡往来。八世纪中期以后(755—899年),西域局势更加动荡,但唐朝在焉耆设立的焉耆都督府和焉耆镇守军的建置依然完好,焉耆依旧隶属于唐朝。八世纪末九世纪初(794—845年),焉耆先后被吐蕃和回鹘政权所征服。九世纪初期以后(845—888年),焉耆先属于黠戛斯的势力范围,后又受西迁回鹘建立的安西回鹘和高昌回鹘政权管辖。曾经统治焉耆的一批龙姓部族,最后迁徙到了甘州、肃州和伊州一带.
其他文献
制度创新对于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一直走的是一种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虽然经济是取得的一定的发展,但也为此付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涉及方面多样,知识更新较快。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当前教育部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综合当前的课程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性、系列性等特点。它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面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
期刊
大豆油甲酯是一种无污染无危害的新型工业溶剂,可替代传统的石油系矿物油溶剂。对大豆油甲酯的合成方法、物化特性及其优点、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世界范围高感染率的HCV,是由膜包裹的正链RNA病毒,其非结构蛋白NS3在HCV整个非结构蛋白加工和成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NS4A与NS3结合,加强了NS3蛋白酶的切割作用,形成具有最
“文革”结束后,当人们都在忙于控诉社会、责问良知、舔舐伤口而无暇顾及文学本体因素之时,汪曾祺的《受戒》以清新俊朗之气成为空谷幽兰。它充分展现了一个和谐、温馨的人性
新世纪刚刚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与欧洲主权性债务危机,引发了各方学者对于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确定政府与市场二者关系,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行政审批作为政府管
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天然分布于大西洋西岸和墨西哥湾,是美国重要的经济贝类。上个世纪中期,美洲牡蛎曾遭受两种原生动物病害(MSX和Dermo)的重创,无论养殖群体还是野生
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各具特色的发展优势和庞大数量,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关键角色。而各高校如何根据自身发展历史和现实办学情况,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国是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耗的大国,煤炭资源在一次资源的消耗中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将面临能源需求增长和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