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对其小说的改写基本上可分为同时性改写和历时性改写两种。同时性改写是指两个版本前后问世的时间相隔较近,外在环境还未曾有大的变动,作家内在心态也未曾有明显的改变。在这种改写中,作家主要是对前文本的文字进行订正、修饰或是增删;对情节进行某些不影响原文本总基调的改变;对叙述视角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调整等。在张爱玲的同时性改写中,虽然大的文本基调未曾改变,但富于创造性的改写、局部文本意蕴的改变还是处处可见的,如《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 阿小悲秋》、《留情》等。历时性改写的两个版本面世时间相隔较长,作家所处的外在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其创作心态也异于从前。进行历时性改写,必然会受到不同时期语言体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中又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张爱玲的历时性改写有时会对原文本的基调有所改变,作家自身较为明显的创作心态的改变也会很容易就被读者所感受,后文本对于前文本的创造性改写意味也更为浓厚,这类改写的代表有《金锁记》、《十八春》等。 总体而言,张爱玲对其小说所进行的改写兼顾了文字的增删修订、传统的延续以及文本的创造性变更,从而使得新的文本不仅和旧文本保持着连续性,而且被植入了新的意蕴,有了不同层面的文本意义。 本文着重阐述了张爱玲几部小说的具体改写情况,评析了这些改写的优劣之处,分析作家作出这些修改的内外在原因。第一章阐述了《传奇》集子里几篇小说的改写,重在分析改写前后文字的增删以及由此带来的文本意蕴的改变。第二章主要分析《十八春》到《半生缘》的重写。这次改写是张爱玲“对自己当初的历史视野、国家民族观念、世界地缘想象的反思和修正”,她重新回归到了《传奇》式的创作风格。第三章论述从中篇小说《金锁记》到长篇小说《怨女》的改写,旨在分析同一个故事被张爱玲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方式来加以表现的原因,以及两个文本的不同文本意义。第四章是阐述从The rouge of the North(《北地胭脂》)到《怨女》的跨语境重写。分析由英文书写到中文重写所进行的跨语境改写过程中,前文本与改写文本之间不同的文化层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