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对比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影响,旨在为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231例尿毒症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对比观察对象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对比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影响,旨在为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231例尿毒症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对比观察对象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包括:一般情况、原发病、透析方式、检验指标、临床因素等。结果:(1)一般情况:性别:共纳入231例透析患者,男性患者152例(65.80%),女性患者79例(34.20%)。本研究中,男性的HD患者再入院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两组再入院患者平均年龄48.01±13.46岁,纳入研究的PD患者平均透析年龄(44.93±12.98岁)偏小于HD组患者(49.98±13.4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年组再入院透析患者较多,约占总研究病例的50.22%。体重、血压:初入院透析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体重无明显差异,HD组及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透析性高血压。HD组经透析治疗后,体重较前下降,而血压无明显改变。而PD组患者透析后,体重较初入院透析前增长,收缩压则较前下降。(2)原发病:231例再入院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原发病病因主要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118例(51.0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38例(16.45%),高血压肾病24例(10.38%),痛风性肾病13例(5.63%)。(3)透析方式:纳入的231例患者中,HD组患者141例(61.04%),PD组患者90例(38.96%),HD组患者再次入院时间间隔较PD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多在90天以上再入院,约占总研究病例的72.34%。(4)检验指标:经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血清磷浓度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均较初次透析前下降,而胱抑素-C(cystatin-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钙浓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较初次透析前上升。HD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较前提升,血清钾浓度平均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D组治疗后易出现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5)临床因素:纳入研究的141例H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等。纳入研究的90例P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PD相关性腹膜炎)、水肿等。HD组感染、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D组,而HD组通路异常的发生率较PD组高。结论:(1)性别、年龄是影响透析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之一。(2)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是H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而肺部感染、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P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易感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脑梗死发病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基因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收集符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结缔组织性疾病(CTD)相关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CTD-ILD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变化,探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CTD-ILD的进展的潜在相关性。方法:(1)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缔组织性疾病患者(CTD组)、80例结缔组织性疾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CT
目的:探讨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 protein,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变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风险、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1)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
目的:探讨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阻断法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为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手术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行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鞘外组),22例行
目的:探究TRPC6(transient channel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6,TRPC6)基因rs3802829、rs12805398、rs12366144、rs3824934、rs7105083、rs10501986位点多态性与与广西壮族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发生发展的关系。分析上述6个位点的多态性
目的:探讨绝经后期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01月至2019年07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绝经后期手术患者147例,将其分为复发组(n=21),未复发组(n=126)。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次、产次、性生活史)、临床观察指标(HPV16/18感染、病变累及腺体、是否抗HPV治疗、术前及术后病变
目的:探讨PR171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骨形成和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PR171是否能通过调节PSME1、PSME2进而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同时为诊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见解。方法:(1)在C3H10细胞(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加入PSME1、PSME2、PSME1+PSME2后,用茜素红染色观察C3H10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用RT-PCR法测定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液和尿液中miR-155-5p和炎症因子(Caspase-1mRNA、IL-1βmRNA、IL-18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55-5p与Caspase-1mRNA、IL-1βmRNA、IL-18mRNA的关系,并分析miR-155-5p、Caspase-1mRNA、IL-1βmRNA、IL-18mRNA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miR-
目的:本研究以医院人群为基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提供新思路及方法。方法:(1)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07月31日收治的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收治的174例非缺血性脑卒
目的:了解IL-33(interleukin 33,IL-33)基因rs1342326,rs92841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广西地区黑衣壮儿童中的分布频率并初步探究广西地区黑衣壮儿童哮喘易感性及总血清IL-3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哮喘患儿7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30例,另选取9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