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释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畴,同时深化了人们对译者身份的认识。乔治·斯坦纳是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著名代表人物,他于1975年出版的《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被视为当代西方翻译研究领域里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斯坦纳将翻译的过程看作阐释运作,并把翻译分为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本小说,以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阿富汗战乱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揭示了她们在社会动荡下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为全世界人们了解阿富汗开启了一扇窗。小说出版后,中国青年翻译者李继宏将其翻译成《灿烂千阳》,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青睐,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视角,对《灿烂千阳》中译本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大量例证,探讨乔治·斯坦纳的阐释步骤在李继宏中译本《灿烂千阳》中是如何体现的,同时,基于李继宏的翻译实践,从阐释学角度总结出三条文学翻译原则,希望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注入新力量。论文共六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意义以及论文的总体框架。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全面系统地综述了目前阐释学在翻译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对《灿烂千阳》的相关研究,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为理论框架部分。首先简单回顾阐释学的起源和发展情况,然后重点介绍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四步骤,简明阐述了译者的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等基本概念。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从译者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等方面,对《灿烂千阳》中译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引用大量例证,揭示阐释四步骤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第四章基于李继宏的翻译实践,在阐释学理论指导下,得出三条指导翻译的原则,并指出只有三者相互和谐、相互平衡才能真正地实现理想的翻译。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尾,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得出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四步骤在李继宏中译本《灿烂千阳》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译者的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在翻译过程中彰显出来,在李继宏的翻译实践基础上,基于阐释学视角,总结三条指导翻译的原则,提出文学翻译应重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同时尊重原文,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接受情况,并且理想翻译的实现依赖于三者的相互和谐、相互平衡。同时指出了该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借此,本论文希望能够对将来《灿烂千阳》中译本的研究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