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此次地震中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部分城镇和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
灾后重建面临时间紧迫、受灾人口众多、受灾地形损毁严重、灾区物资匮乏、受灾居民近乎破产等一系列难题。纵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住宅重建是所有重建项目中最受重视的项目。住宅重建分为紧急避难所、临时避难所、临时性住宅以及永久性住宅四个阶段。农村经济的独特性使得农村住宅不仅有居住职能,还肩负生产功能,因此建筑设计应尽可能考虑农村的实际生活情况,在满足农民生活的条件下,使住宅成为经济复苏的载体。
文章通过国内外地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的研究,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重建的问题,结合什邡市洛水镇震后民居重建工作,探索地震灾区永久性住宅设计方法。对村镇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为村镇居民提供适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同时通过使用当地材料、一次设计分期建造等方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逐步建造符合灾民需求的住宅。最后,为加快洛水镇灾后重建规划建设步伐,提出灾后重建规划建设指导性意见,希望对将来可能发生类似灾难后住宅重建的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