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基催化剂的精准构筑与量子尺寸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多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生物质转换和汽车尾气处理等多个领域。调变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组分和形貌会显著改变其催化活性。其中,调控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尺寸,更是成为该类催化剂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金属尺寸效应的研究也成为近些年来人们研究的重点。调控金属尺寸的同时,载体对金属量子尺寸效应同样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然而该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另外,对于双金属催化剂,调控金属颗粒的结构、组分比例,同样可以优化双金属组分间协同效应,改善催化性能。然而人们对于双金属催化剂的尺寸效应研究,尤其是在保持相似双金属核壳结构前提下单独实现金属颗粒尺寸的调节,至今更是鲜有报道。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基于其分子层面上“自限制”的表面反应特性,可以实现在原子层面精准控制金属的成核生长,为人们精准制备金属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论文以Pd基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结合湿化学合成和“Pd选择性ALD”策略,系统研究了载体对单金属Pd纳米颗粒尺寸效应的影响、Pd@Au双金属核壳结构中Pd壳层厚度和内核Au尺寸的双量子尺寸效应以及GaOx包裹层对Pd@Au催化剂的性能调控,实现了上述催化剂在对氯硝基苯选择性加氢、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性能的优化,并深入理解了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构-效”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载体对Pd纳米颗粒在对氯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中尺寸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Pd/C催化剂的加氢活性随Pd颗粒尺寸改变呈现火山型变化趋势,在2 nm左右活性达到最高;同时,目标产物对氯苯胺的选择性随着Pd颗粒尺寸增加而减小。对碳载体进行氧官能团化以后,获得的Pd/O-C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表现出了相同规律,然而对氯苯胺的选择性却随着Pd尺寸增加而增大,与Pd/C催化剂截然相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表明,两个样品中的Pd颗粒随着尺寸减小均更显正价,但Pd/O-C相较于尺寸相近的Pd/C样品,表面Pd具有更高的正价Pdδ+物种。红外吸附实验进一步揭示了活性金属Pd的电子性质决定性地调控着化学选择性:仅带有适度正电荷的Pd结构(如Pd2+)才有利于对氯硝基苯中的-NO2基团优先进行化学吸附,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对氯苯胺选择性,而过高或过低的价态都可能导致电负性较低的-C1基团的吸附,过度加氢从而产生脱卤苯胺副产物。(2)Au@Pd双金属在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Pd壳层厚度依赖性研究。通过结合湿化学合成和“Pd选择性ALD”策略,我们原子级精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d壳层厚度的Au@Pd/SiO2核壳结构催化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证实了 Pd选择性地沉积在了 Au表面而不在SiO2载体上沉积。高分辨原子像电镜(HAADF-STEM)、CO漫反射红外(CO DRIFTS)和X射线吸收光谱(XAFS)表征显示Pd在Au核外层呈原子级外延生长,且几何形貌随着PdALD周期数增加从单分散或者小的聚集体逐渐向岛状结构演变最后形成连续Pd壳层结构。XPS显示Pd壳层的电子结构随着Pd覆盖度的改变而得到精确调控。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随Pd壳层厚度的改变呈现“火山型”变化趋势,2~3个Pd原子单层的核壳结构能够实现活性的最优,本征活性(TOF)达到6.86×104 h-1。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Au@Pd核壳结构中配体效应以及晶格拉伸协同作用使得2层Pd壳层对反应物苯甲醇的吸附最强,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3)Au@Pd双金属在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Au核尺寸依赖性研究。通过制备不同粒径Au纳米颗粒,并结合“Pd选择性ALD”,我们进一步原子级精准合成了一系列不同Au核大小、不同Pd壳层厚度的Aux@yML-Pd/SiO2催化剂。HAADF-STEM、XPS、XAFS、CO DRIFTS等多种手段表明了核壳结构催化剂表面几何形貌的演变;同时,在相同的双金属合金、核壳结构下,Au核尺寸的增加对表面Pd壳层的电子结构的调变变得愈加显著。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在保持壳层厚度相近的情况下,随着Au核尺寸的增加,催化活性逐渐提升。其中,当Au核尺寸为6.8 nm、Pd壳层厚度为2~3层时,[email protected]/SiO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活性,TOF为6.86×104h-1,相较于单金属Pd颗粒活性提高了~20倍。理论计算和红外吸附实验表明不同尺寸Au核对Pd壳层施加的不同程度的晶格应力使得其对反应物的吸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催化剂催化性能表现。除此之外,我们在催化加氢体系中发现催化活性在Au@Pt核壳催化剂中也表现出类似的双量子尺寸效应,即随着Au核尺寸以及Pt壳层厚度改变催化性能得到进一步调节。(4)GaOx包裹层对Au@Pd双金属催化剂性能调控的研究。TEM、XRD、CO DRIFTS等多种手段表征了 GaOx包裹前后核壳结构催化剂表面的几何形貌的变化:GaOx选择性地包裹在Pd表面的低配位位点,改变了表面暴露Pd活性位点的种类和形貌。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GaOx对Au@Pd的包裹显著提升了在高温、高转化率下对目标产物苯甲醛的选择性,在3GaOx@Pd@Au/SiO2样品上实现99%转化率下86%的苯甲醛选择性。这种提高程度相较于GaOx对单金属Pd的包裹更为显著。此外,GaOx包裹层能有效地改善液相反应中单、双金属团聚和组分流失的情况。通过构筑三元结构催化剂,我们整合了 AuPd双金属中的协同作用以及氧化物包裹功能,相较于单金属Pd,GaOx@Pd@Au催化剂表现出高活性的同时,也改善了反应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小姐在小说中以多种描写角度和写作技巧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环境和人物性格呈现出来,通过描写简·爱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反映当时英国的一些社会现状,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能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环境和人物形象很深刻地刻画出来。
铜合金因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能、抗海洋生物污损性能、综合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而成为现役海洋材料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由于海洋腐蚀环境的苛刻性,服役过程中铜合金部件的腐蚀失效时有发生,造成舰船在航率降低及维修成本升高,甚至威胁到装备的安全性。铜合金的耐蚀性与其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通过适当工艺来调控微观组织是改善其耐蚀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下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这首先需要明确铜合金微观组织特征与腐蚀行为之间的关
气态亚硝酸(HONO)通过光解生成OH自由基影响对流层大气氧化能力,在对流层大气光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对于HONO生成机制的认识不全,部分实验室研究提出的新的HONO生成机制如土壤HONO排放等缺乏外场观测数据的验证,对于夜间NO2非均相反应表面(地表面/气溶胶表面)和日间HONO来源问题存在争议,梯度及通量的测量对于解释HONO形成机制和源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外场HONO梯度及通
引力透镜效应指背景天体发出的光线在前景天体引力场作用下发生偏折从而产生多重像、形状改变、流量变化的现象。“微引力透镜”这个术语在1986年开始被使用,指恒星级致密天体的引力透镜效应。微引力透镜在测量类星体吸积盘尺寸、限制星系中暗物质致密天体比重、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天体物理研究中强大的工具。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近年来发现的持续时间在毫秒
反应堆堆芯中子场的中子分布情况与反应堆经济性和安全性息息相关。由于反应堆堆芯运行环境以及反应堆堆型设计的限制,导致部分情况下无法使用堆芯内探测器进行中子场的监测。因此,基于堆芯外探测器数据重构堆内中子场成为反应堆堆芯中子场监测领域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堆芯外探测器的空间响应原理,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开展了基于堆芯外探测器重构堆芯中子场的相关方法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结果和创新之处如下:(1)提出了基
斯格明子是涡旋状局域磁结构,具有小尺寸和易于电操控等特点。近年来,斯格明子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信息载体,被提出用来构建多种磁信息功能器件,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斯格明子的稳定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非中心对称手性磁体中的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与中心对称单轴铁磁体中的垂直磁各向异性。传统的中心对称单轴铁磁体中存在拓扑非平庸的一类磁泡和拓扑平庸的二类磁泡,其中第一类磁泡的拓扑性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s)因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热点研究对象。由于其光谱可调、荧光量子产率(PLQY)高、吸收光谱范围宽、载流子扩散长度长等特点,MHPs在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MHPs在防伪、激光器、传感与探测以及光催化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MHPs的新应用成为了新的目标与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内源性的改变晶体结构或外源
纳米酶克服了天然酶易失活、成本高、可回收性差等缺点,因此非常有希望替代天然酶来用于催化反应。虽然纳米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纳米酶的种类依然局限于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另外,由于目前对纳米酶的催化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导致缺乏理论指导用于设计新型的纳米酶。现阶段设计新型的材料往往需要不断的尝试,耗时耗力,科研效率极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基于催化剂的结构决定其催化性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系统和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在多机器人系统、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系统复杂度和需求多样性不断增加,单一个体的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个体在采取行动时通常会考虑自身利益,其中个体利己行为通常可以用个体性能指标来刻画。本文中,我们考虑个体具有利己行为的一类多智能体系统。显然,在这类系统中,个体的利己行为并
多相催化转化CO2和N2等小分子为一系列增值化学品一直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而通过研究反应的机理精准设计高效催化剂则是研究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密度泛函理论(DFT)已经成为设计和研究新材料的重要手段,在催化剂催化机理的研究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MoS2是非贵金属催化剂,且不同金属掺杂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于析氢反应、CO2还原反应以及催化合成氨等反应。基于此,本文利用DFT计算,通过细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