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及范围、阳性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部位、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评价这三种术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肿瘤医院从2010年10月-2012年1月104例患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病例资料,住院过程中均行胸中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术,其中男性病例49例,女性病例55例;术前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认肿瘤位于胸中段食管,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被分为3组:经左后外开胸探查、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左切组),经左侧开胸探查、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手术组(两切组)及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手术组(三切组);收集这三组临床数据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多样本总体分布位置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多个独立样本两两比较采用秩变换分析方法。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其中死亡病例6例。左切组、两切组和三切组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三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分别为10(2-24)枚、13(3-34)枚和14.5(9-40),三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4,P=0.018);三组独立样本两两比较秩变换分析方法结果为:左切组和俩切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左切组、三切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俩切组和三切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左切组共清扫淋巴结547枚,阳性转移淋巴结59枚,其中胸部转移淋巴结32枚,腹部转移淋巴结27枚;51例患者中有1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31.4%(16/51);俩切组共清扫淋巴结579枚,阳性转移淋巴结47枚,其中胸部转移淋巴结26枚,腹部转移淋巴18枚,颈部转移淋巴结3枚;41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9.3%(12/41);三切组共清扫淋巴结194枚,阳性转移淋巴结8枚,其中胸部转移淋巴结4枚,腹部转移淋巴结2枚,颈部转移淋巴结2枚;12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0%(6/12);三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2,P=0.388)。结论在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肺栓塞和呼吸衰竭为术后常见的死亡原因。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范围以右胸三切口组占优势,胸中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仍以胸部淋巴结转移为主,颈部最少,三切口术式可以更广泛的清扫各个部位的淋巴结并且保证理想的癌灶切除长度,尽可能地降低局部复发及转移率,进而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手术疗效,提高远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