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完善住房结构,在确保民生工程落实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内目前对于保障性住房相关问题的研究已逐步增多,并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了质的推进。然而,目前国内各个学科包括规划学科在内,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建设体系等宏观层面,缺乏对布局选址、需求判定等具体规划落实途径问题的研究,致使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建设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本文拟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选址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后,尝试从中找到内在规律,探索如何在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过程中构建评价标准,科学指导居住用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土地使用的均衡化、效益化与科学化,进而为其它类似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首先,笔者从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发展,建设规划布局与规划布局选址三个层级分别进行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后发现:目前,我国针对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问题的研究探索主要是从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来进行的。在技术层面的研究中,针对AHP、GIS等技术方法用于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的探索已较为广泛,但往往与政策、管理等制度层面的研究相分离,缺乏联系性、协同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加强两者联系,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考虑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问题是其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笔者从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现存问题出发,对合理选址的特性做出归纳总结,在将结果结合居民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所获得的居民意愿和专家意见后,提取影响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的影响因子,即环境性因素、安全性因素、生活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与政策性因素五大类。进而完成对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对相关评价体系的权重进行计算。在已确定的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评价体系基础上,笔者对蚌埠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各影响单因子做出量化评价分析与叠加整合。通过对规划选址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以数据与图纸的两级成果直观得指出目前蚌埠市各区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的不足及优势所在。同时,以淮上区为例,就上述评价结果能否对已建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建设发展方向与规划新建保障性住房的布局选址及建设时序的安排进行科学性指引作了进一步探究。最后,以蚌埠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其规划选址评价结果,笔者从思路的转变、模式的更新与管理的规范三个方面提出了蚌埠市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对其它类似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