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梗亚种间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完善及导入片段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利用各种策略来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SSSLs)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过多代杂交、回交、自交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套近等基因系。它是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理想状态,是(微效)QTL发掘,QTL精细定位和克隆的理想群体。
  本研究用一套以粳稻日本晴(NP)为供体、籼稻珍汕97B(ZS97B)为受体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s)为材料,通过纯化背景,排除非目标片段,目的是完善该代换系后使之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即背景回复率较高,非目标片段数较少,单片段代换系数目较多。同时,本研究还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主要结果如下:
  1、完善了籼粳亚种间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通过回交、自交,利用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75个多态性SSR标记做基因型检测,构建了82份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平均每份代换系平均携带3个导入片段,其中包括23份单片段代换系。该代换系平均背景回复率为97.4%,最高达99.8%,最低是91.6%。平均片段长度为37.6 cM,总长度为3133.5 cM,相当于全基因组的2.2倍。
  2、连续两年考察了两套代换系材料(编号为9JP和TP)的产量相关性状,包括株高、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穗长、单穗重、千粒重、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共11个性状,研究导入片段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所有的性状均出现超亲变异现象,且表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这说明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的导入对珍汕97B农艺性状的表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考察的性状均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3、QTL检测结果表明:9JP群体共检测到67个QTLs,分布在除水稻第9染色体外的其它11条染色体上。TP群体检测到79个QTLs,分布在除第12染色体外的其它染色体上。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2个相同的QTLs。
  4、对23份单片段代换系的分析表明:23个代换片段总长度为395.3cM,平均长度为17.2cM,覆盖了全基因组的27.2%。在其中11个片段上共检测到24个QTLs,分别位于第1、2、5、7、8染色体上。
其他文献
我国60%以上的小麦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的日趋严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逐年扩大,小麦生产面临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改善小麦对干旱等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对稳定或提高其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科研与生产的实践表明,在提高小麦对水分胁迫抗性的诸多途径中,改良品种抗旱性,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是缓解干旱缺水问题的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开展小麦抗旱节水遗传改
学位
大麦是世界上第四大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按籽粒上稃的有无,大麦可分为皮大麦和稞稞大麦两种类型,稞大麦也称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中国大麦育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国外引进大麦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通过对64份国外引进大麦品种资源的适应性观察试验,从中选择适宜品种作为父本与我国西藏青稞品种进行杂交,对其F1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以促进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在
学位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径流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早晚两季水稻种植,研究6种不同施肥与水分管理方式(即,不施肥+常规灌溉、常规施肥+常规灌溉、优化施肥+常规灌溉、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增量施磷+常规灌溉和优化施肥+节水灌溉)与稻田水面氮磷含量、地表径流流失量、地下渗漏及养分利用率的关系,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氮肥、磷肥施用量是影响稻田水面氮、磷含量的主要原因,其含量随施肥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优化施
学位
小麦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球70%的小麦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张林刚等2000),干旱缺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干旱、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干旱胁迫是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每年由于自然干旱使全球小麦产量降低10%-20%左右。小麦的生产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地区的稳定。因此,开展小麦抗旱节水遗传改良研究,鉴定和筛选小麦抗旱
学位
本试验选用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和广西本地早熟大豆‘柳豆3号’、中熟大豆‘桂春2号’、晚熟大豆‘桂春8号’四个品种作为间种试验材料。通过种植,测量不同播期种植大豆的始花期,结荚期;甘蔗和不同大豆品种套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甘蔗的茎径、锤度;在大豆和甘蔗采收后,分别测量不同套种密度下甘蔗和大豆的产量,为甘蔗间种菜用大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蔗间种中熟大
学位
为筛选新不育系及选配优良组合、制定高产制种技术措施,本试验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为对照,对宜春学院新选育的水稻两用不育系245S、246S、247S和248S的播始历期、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异交特性和所配组合的杂种优势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不育系中,245S和248S的综合性状较好,株高较矮,生育期较短,花时集中,高峰明显,柱头表面积较大,配组优势较强,但也还存在分蘖力不
学位
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关注,发展非石油燃料成为社会的普遍认识。纤维乙醇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不会产生“与人争粮”的问题,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木质纤维素是植物体的主要构成物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等生物高分子所组成。它是生产纤维乙醇的主要原料,而且它自身成分结构特点严重阻碍了生物质的降解转化。  本课题通过稀硫酸处理植物秸秆来研究细胞壁成分对生物质降解转化的影响。芒草材
学位
水稻是我国的主导粮食作物,以往稻田单一种稻,并依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因而成本高、效益低,稻米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同时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稻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安全、优质高效及环境友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迫切需要无公害和优质高效的稻作生产技术。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示范,对稻鸭种养农作模式的生态效应及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稻鸭种
学位
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相对于化石燃料具有持久、经济、环境的优势。然而,由于木质纤维素天然的抗降解结构特性,使得必须通过预处理打破细胞壁复杂交联状态所造成的这一障碍。预处理的目的是改变木质纤维素宏观和微观结构及其超微化学组成,从而提高酶水解效率,增加可发酵糖的产量。目前,多种策略已经应用到有效利用木质纤维素上。因此,深入理解细胞壁组成、聚合以及调控方式,有助于合理调控能源作物细胞壁。本研究的目的
学位
甘甘蓝型油菜(AnAnCnCn,2n=38),芥菜型油菜(AjAjBjBj,2n=36)和白菜型油菜(ArAr,2n=20)是目前全球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其中芥菜型油菜的田间产量最低。虽然使用芥菜型油菜杂交种可以使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有所增加,但一般只能达到900-1200kg/ha,远远不够实际生产的需要。在芸薹属作物中,有三个基本染色体组(A,B,C)及相应的三套亚基因组(Ar,An,AJ,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