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影响区的共享单车设施布局配置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ngy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如何解决末端出行需求的需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共享单车换乘衔接轨道交通的出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然而,缺少合理有效布局规划的共享单车在城市中蔓延发展,换乘骑行寻车不便、车辆堆积、相关骑行设施缺乏等问题随之出现。为了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共享单车”模式的发展,共享单车逐渐由扩张式发展步入无桩设施定点借还、精细化投放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影响区共享单车设施的布局配置问题有利于把握“共享单车+轨道交通”组合出行模式的使用特性及关键问题,定量界定轨道站点换乘骑行的影响区,同时为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影响区共享单车设施的选址布局、配车投入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首先,本文阐述了轨道交通站点共享单车的换乘骑行特征。以南京市为研究案例,通过数据清洗筛选获取换乘骑行订单数据,结合“借还次数”、“骑行时长”和“骑行距离”等指标进一步验证了共享单车在换乘衔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高峰期间不同类别轨道交通站点共享单车的需求波动性、潮汐性进行分析,确定设施布局配置的关键时段及相关参数,并且通过高斯混合聚类分析将站点分类,进行差异化时空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影响区分析提供了重要指导。
  其次,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共享单车换乘影响区。通过地理信息平台的服务区分析模型,计算获取轨道交通站点换乘骑行的时空圈层,获取多源数据构建轨道站点换乘骑行指标体系,考虑交通、设施、用地等相关因素进行网络叠加分析,得到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影响区时空范围,并结合城市道路和用地情况,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区进行了修正,总结提出了一套可通过量化指标进行时空范围分析的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影响区划分方法。
  接着,在换乘影响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轨道交通换乘影响区共享单车设施布局配置流程。选取共享单车、步行、公交换乘轨道交通三种组合出行模式进行广义出行成本分析,建立了包含时间成本、费用成本的广义出行成本函数,作为支持换乘影响区共享单车设施布局配置的量化标准。选取换乘影响区内共享单车出行起点进行聚类分析,将聚类中心作为相应的设施备选点参考位置。使用误差平方和和服务半径指标验证聚类结果,初步预测设施备选点的数量、位置以及初始配车数量。基于设施备选点,建立双层优化共享单车设施布局配置模型,将提升换乘骑行量、降低广义出行成本、设施运营成本、保障设施服务水平作为目标,优化初次设施备选点方案。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从共享单车设施的数量估算、选址研究、配车分配选择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配置研究。
  最后,依据上述技术方法,本文分别选取了典型的轨道交通站点作为研究案例,详细探讨了共享单车设施的配置流程,选择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从多目标权重参数、组合出行方式转化、设施点配车上下限参数等角度进行方案对比评价。对共享单车设施的规划研究与优化调整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因为其 100%利用旧料、低碳环保等技术优势,和室内研究的大量开展、施工工艺的成熟等条件,近些年开始在高等级公路的下面层和基层大规模使用,但设计方法的不足和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其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应用推广。因此,本文从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提升和配比设计的关键因素研究出发,对比冷热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开展实体工程研究,分析改性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中面层的适用性。  首先
学位
在“交通强国”和“新基建”背景下,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已成为发展趋势和热点,而自动驾驶货车队列被认为将是在高速公路上最先落地的相关技术之一。但是目前货车队列技术多研究车车协同,局限于局部车辆,对车路协同及整体交通优化等方面研究不多。同时,智能网联道路系统中提出在I3级高速公路专用道中实现特定条件下的货车队列技术,但是现有的货车车道管理策略一般基于传统道路基础设施,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货车队列与多车道高速
学位
随着自动驾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在未来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自动驾驶车辆的道路交通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混行驾驶环境更加贴合实际。目前对人工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混行环境以及小规模自动驾驶车辆编队的系统性能挖掘研究较少。  论文回顾了有关车辆跟驰模型和车辆轨迹优化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现有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技
学位
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通行状态辨识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信号交叉口通行状态辨识主要基于断面检测器数据,实现拥堵状态和过饱和状态的辨识,无法精确捕捉交通流通行状态的时空特性。本研究依托车辆身份标识数据,尤其是目前城市道路上广泛建设的卡口式电子警察系统采集的车辆身份标识数据,从交通流到达-驶离特性的角度来研究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典型通行状态辨识,通过对路段车道溢流状态和渠化段车道阻挡状态的辨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立体交通成为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地铁作为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高峰。盾构法是城市地铁隧道施工的常用方法,而城市地面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不可避免,严格控制地层扰动及地表沉降是盾构法施工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无锡地铁3号线公路处站~山北站盾构区间隧道紧邻某老旧建筑物,盾构
学位
沥青路面由于其黑色铺装,夏季吸收热量多,容易造成车辙等高温病害;在冬季,由于黑体辐射,热量损失快,造成了路面温度下降过快。目前使用的沥青路面降温处理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各自的弊端。本研究基于热致变色材料制备了热致变色改性沥青,从微观机理分析、沥青胶结料性能评价、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和室外环境实际温控性能四个层面,对热致变色沥青路面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首先,利用红色、蓝色和黑色热致
学位
大型工程车驾驶员作为一类职业驾驶员,长时间往返驾驶于建筑工地与混凝土场站之间,驾驶路线单调,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另外,当派单任务较多时,他们通常牺牲睡眠时间以赚取更多利润,导致其睡眠状况不规律。而工作倦怠和睡眠状况均可能导致大型工程车驾驶员产生危险驾驶行为,危害城市公共安全。因此,本文研究工作倦怠及睡眠模式对大型工程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对指导其安全驾驶,进而保证整个道路网的行驶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增加,机动车出行比例也随之增加,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和污染,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公共交通能够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城市交通污染。然而在居民出行密度低的城市新区,常规公共交通无法满足新区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促进城市公交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可变线路公交应运而生。可变线路公交兼具固定线路公交的低成本和需求响应式公交的灵活性,成为解决城市新区居民出行问题的关
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会导致路面遭受破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传统的路基冻害防治方法存在各种缺陷与不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路基冻害问题,常导致路基中水分集聚,加剧冻胀。本文引入一种新型毛细导水材料,可以将由于各类环境气候条件变化如降雨入渗或地下水毛细上升在路基中积聚的水分排出至大气中,从而有效解决北方地区的路基冻融破坏问题。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41877240,41672280)
学位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透水路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集料是透水路面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以前主要是通过开采天然料场来获得集料。但是,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提出保护自然环境、少用天然石料、多用再生料与工业废料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上钢铁制造业大国,每年通过钢铁制造业产生大量的废弃钢渣。若废弃大量的钢渣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有害的废渣还会导致环境的污染。但是,钢渣可以通过加工变废为宝,去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