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在青海省牦牛中的流行情况及其种群结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和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是两种重要的机会性人兽共患的肠道原虫,宿主范围广泛,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动物的生产性能产生了不良影响。牦牛是青海省的优势种家畜,掌握该省牦牛Cryptosporidium和G.lamblia的流行情况,明确这两种原虫在牦牛的种群结构,可为牦牛隐孢子虫病和贾第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利用套式PCR技术对青海省牦牛Cryptosporidium和G.lamblia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种群结构进行分析,获得以下结果:1.对从青海省7个地区采集的1027份牦牛粪便样品进行Cryptosporidium 18S rRNA和HSP70基因的PCR扩增分析发现,牦牛Cryptosporidium总感染率为2.53%(26/1027),7个地区间及各季节间感染率总体差异均不显著。6月龄及其以内的犊牦牛和6月龄以上牦牛的Cryptosporidium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35%,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存在瑞氏隐孢子虫(C.ryanae)和牛隐孢子虫(C.bovis)的感染,其中,C.ryanae是青海省感染牦牛的Cryptosporidium优势虫种。2.对从青海省7个地区采集的1027份牦牛粪便样品基于TPI基因进行蓝氏贾第虫(G.lamblia)感染情况的检测,结果发现总感染率为2.04%(21/1207),7个地区间及各季节间感染率差异均不显著,但6月龄及其以内的犊牦牛和6月龄以上的牦牛G.lamblia感染率之间差异显著,分别为8.33%和1.73%。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有G.lamblia集聚体E(18/21)和集聚体A(3/21)存在。发现了1个G.lamblia集聚体A亚型A1和4个G.lamblia集聚体E亚型(E1~E4),其中E2~E4为首次鉴定的集聚体亚型。基于TPI、BG和GDH 3个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共有3份G.lamblia分离株在3个位点均扩增成功,构成3个不同的MLGs。其中2个集聚体E的MLGs在玉树州的牦牛发现,1个集聚体A的MLG在西宁市的牦牛中发现。
其他文献
在当下高中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成为关注重点,这是他们未来持续学习的保证。因此,教师在高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理论学科知识点的讲述,也要适当通过体育课帮助学生养成锻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尴尬现状亟需改变,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值得探究。本研究主要利用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按照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面向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教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两种不同种属的寄生性原虫。它们能够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
第一部分哮喘小鼠模型的制备目的制备哮喘小鼠模型。方法将3周龄雄性SPF级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哮喘组于第0、7、14天每只腹腔内注射抗原混悬液0.1m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尤其高瓦斯矿井局部通风机的供电质量,进一步减少井下掘进工作面无计划停电停风,对井下局部通风机采用专用电源进行供电,专用电源直接从地面变电所供给.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即将展开,新教材也将投入使用,新教材必然需要新教参.当前高中数学教参的使用情况如何?教师对于现行教参的满意度如何?教师对于教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运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专业运动队203名运动员在不同压力情境下使用不同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发现:专业运动员一般使用积极的主动应对较多,同时会根据压力情境的变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学也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国也加深了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加强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由于数
一、视觉表征的概念与分类(一)何谓’视觉表征’关于视觉表征的定义,Eppler对于知识可视化的定义是准确的,英文表述为“the use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sto improve the cr
以淀粉与聚乙烯醉(PVA)为原料,在交联剂存下共混制备塑料薄膜,详细讨论了淀粉-PVA薄膜制备过程中诸因素对薄膜物理性能及淀粉-PVA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