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作者创建了一个跨文化语用关联-顺应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语用学理论的分析和阐释。这个新模式以Sperber & Wilson (1986,1995)的关联理论、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1987,1995,1998,1999)以及Shannon & Weaver的语码交际模式(1949)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1975)作为理论基础,阐明了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能更好的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语用意识,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语用失误。该模式以顺应理论的语境观为语境观,主要有以下观点:首先,据此模式,关联性是人类的认知活动的基础。任何话语都会建立一个具有充分关联性并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的假设,或称”最佳关联假设”。因此,说话者的任务就是要去表达与听话者相关联的语言信息,而听话者则是要找到满足最佳关联假设的语言理解。其次,在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中语言选择和语境资源的选择是相互顺应的。话语的选择过程同时包含语言和语境的选择过程,语言的选择和语境资源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语言的使用是语言和语境在各个层面上的选择过程。再次,为了获得跨文化交际成功,交际者要一直寻找最佳关联。以顺应过程中的关联假设为基础,说话者决定语言形式而听话者获得其话语理解。最后,关联-顺应的过程是策略的选择过程。说话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而且选择语言策略。这种新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一,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的研究已成为语用学领域的热点,根据跨文化语用关联-顺应模式,言语行为的选择是以关联原则为基础,包含交际者对各个语境资源的顺应,如物理世界、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其二,该模式还可以用来解释礼貌的认知机制,说明礼貌是一种对社会关系(如权力、地位、身份等)进行顺应的结果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