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黄方(山黄芪、黄连、蒲黄、茵陈、泽泻配伍而成),是华山医院中医科多年临床应用于治疗代谢综合症中心型肥胖的协定处方,来源于中医科早期协定处方益气散聚方,具有益气散聚功效,能促进气血精微正常运化,纠正机体代谢异常,但其药代动力学与确切的药理作用尚未阐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又称为胰岛素抵抗(IR)综合征,是以中心型肥胖(腹部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IR是MS的重要病理基础,IR是指机体细胞、组织对胰岛索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如从单纯的降血糖、降血脂或降血压的效果看,中药作用相对较弱,起效较慢,但中药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保护、脂代谢的调节、血凝-纤溶系统的功能改善、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对糖代谢某些环节作用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PPARs能引起脂肪细胞分化、糖与脂质代谢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改变;P-TEFb由CDK9和cyclin T1组成,参与多种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酸性有机溶剂沉淀含生物碱的血样中的蛋白,并且结合HPLC-MS/MS分析的方法,来同时测定血浆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为三黄方中重要的3种生物碱)的浓度。色谱条件:色谱柱为日本资生堂CAPCELL PAKC18MG柱(100 mm x 2.1 mm i.d.,5 μm),保护柱为美国Phenomenex柱(4.0mm×2.0 mm i.d.,5 μm);柱温25 ℃;流动相为0.4%甲酸溶液:0.2%甲酸甲醇溶液=60:40(v/v),流速0.4 mL/min;总体流程为2.4 min。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源(ESI),三级杆,正离子模式。离子喷雾阀门电压为3500 V,温度500℃;源内气体1(GS1, N2)压力为20 Psi,源内气体2 (GS2, N2)压力为50 Psi,碰撞(氩气)压力为133.3 kPa,碰撞能量为37eV。扫描方式为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中,小檗碱:m/z 336.2→320.1,巴马汀:m/z352.3→336.2,药根碱:m/z 338.0→322.3,内标氯氮平:m/z 327.1→270.1,每次扫描的转换时间为0.3 s。3种生物碱在0.1~4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可重现,能用于这3种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一期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利用本方法测定了代谢综合征大鼠与同时期大鼠单剂量口服三黄方后的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血药浓度;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2种生物碱在代谢综合征大鼠中的AUC0-t, Cmax, Vd和CL等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同期正常大鼠差异显著,特别是药物达峰时间延长、吸收总量增多和消除变慢。以上内容已发表2篇SCI论文。其次,系统考察了三黄方对伴有高脂血症的代谢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1)三黄方能降低MS大鼠血糖;降低TG、TC、LDL-C、ApoB、FFA含量和增加HDL-C、ApoAI含量;三黄方还可增加MS大鼠肝脏中糖原含量并降低FFA、TG含量。(2)三黄方能降低MS大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FFA、MDA、TNF-a含量,增加脂联素含量,增强总脂酶和SOD活性,具有促进脂质代谢、抗氧化和调节脂肪因子分泌的功能。(3)二黄方能增强MS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α、PPARγ、CDK9和cyclin T1的mRNA、蛋白的表达;三黄方能降低MS大鼠内脏脂肪重比重比值和脂肪细胞大小,增加脂肪细胞数量。(d)三黄方含药血清在低浓度时促进3T3-L1细胞增殖和在高浓度时抑制其增殖,能浓度依赖性地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降低脂质积聚。三黄方含药血清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α、PPARγ、CDK9和cyclin T1的mRNA、蛋白的表达,抑制TNF-α分泌而增加脂联素分泌。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血样处理方法,并结合HPLC-MS/MS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的同时测定三黄方中重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血药浓度;MS大鼠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同期正常同期大鼠有明显差异,这对于三黄方的进一步研究(比如中药血清药理学取血时点的确定)与临床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药理实验内容表明,三黄方对MS具有调脂降糖作用(为PPARa/γ双效激动剂),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与PPARs/P-TEF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