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诱导大鼠胰岛细胞解偶联蛋白2基因表达的变化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目前2型糖尿病正影响着全世界约135,000,000人口。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胰岛素抵抗是一种无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的葡萄糖转换及抑制肝葡萄糖生成,引起血糖升高。当β细胞代偿能力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时就将导致葡萄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因此弄清楚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2型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障碍有着重要意义。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与机体能量代谢和产热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类脂肪酸阴离子转运载体,已发现有UCP1,UCP2,UCP3,UCP4,UCP5共5种类型。其中,UCP2是UCP家族中分布最广的成员。它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存在于胰岛中的UCP。近年来发现UCP2是胰岛素分泌的重要调节因子。当胰岛细胞过量生成UCP2时,后者可使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解偶联,ATP生成减少,ATP/ADP的比率下降,KATP(ATP-sensitive potassium)通道开放增加,抑制了Ca2+的内流,使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受损,β细胞功能障碍。 目的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来培养大鼠的胰岛细胞,测定胰岛细胞内UCP2mRNA含量以研究葡萄糖浓度与UCP2表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读糖毒性的作用机理,从而为UCP2可能与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障碍有关提供证据。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侧重让孩子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的过程,更多
目的 PTTG和c-Myc为两种原癌基因,它们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及侵袭性的形成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检测垂体腺瘤中PTTG和c-Myc表达情况的同时,对这两个癌基因的表达程度与垂体
一、考情分析
期刊
在数学解题中,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然而通过观察、分析等思维过程,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下面结合一些题目谈谈常用的转化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