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场”而生——现代基础教育场域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着理论建构上的理念混乱;群体参与上的理解混乱:实践操作上的策略混乱;要解构这种“巴别”的局面,就一定要从思维范式上入手,重新建构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通天塔”。笔者认为要使基础教育的发展更接近于“真善美”的理想目标,就要顺应终身学习的世界思潮,立足于教育型场域向学习型场域的“结构转型”,建构一个终身学习共同体,形成一个自律的学习场域。   第一章主要从呈现背景入手,介绍了建国后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基础教育“主体”的生存现状。通过对现有基础教育存有的“瑕疵”进行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三个维度的考量分析之后,表达了对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与期望,即对教育“真、善、美”的追求。并试图从立足于生命思维的这三个维度来解读教育场域的应然状态。   第二章,介绍了改革决策生成的主要依据和理论支撑——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笔者将场域理论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维范式,从场域视角的边界意识和关系性思维入手分析现代基础教育场域中的关系网络呈现状态,是基于这种思维方式主张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始终应置于一定的关系框架中进行,从教育与其他社会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及教育内部各要素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来把握教育。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第三章,主要是在时间范域视野内通过对“教育目的规定”表述的历史沿革,追溯了教育场域中行动者们对于“教育善”追求的话语性表现轨迹。阐释了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现代性给予我们的挑战。并基于时间顺序的共时性,回应了时代发展对于基础教育的诉求与期待。   第四章,主要提取了主体性的维度,在空间范域内对“教育真”进行阐述。基础教育的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学习者主体的角度出发。现今学者们对基础教育场域精神的解读,有出现误解的倾向。笔者基于试图还原基础教育发展的应然成像的初衷,在呈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改革精神之后,对其进行了反思整合。   第五章,是在“教育美”层面上进行的讨论。美,是生命的最高呈现。为了达到教育的至高境界,在对教育的应然状态做了各种角度的诠释之后,将教育视野宏观扩展到“生命场域”。从理论生命力与实践生命力的角度分别诠释了“教育美”。并在对内容与形式、结构与个体、本土与西化三个对立关系进行分析解读的过程中,使得这种基础教育场域呈现的至美状态得以清晰呈现。   第六章,是实践对策部分。在对基础教育场域的运行机制,即对场域内部博弈共生的关系样态、场域思维认识的转换、以及媒介符号之隔场遏制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基础教育学习场域的生成策略,即以“基础教育的场域融合思维”为主导理念,以“发挥基础教育的生涯效应”的精神指向,设计“完善”的场域模式,“精心”的实践场域运作,要“时常”对场域效果进行反思,并注重场域内“循环”的系统能量辐射,注重各个层次、层面场域的融合。   本论文主要以思辨为基础的诠释、以现象为基础的剖析、以生命为基础的反思、以场域为基础的构建为主的风格进行研究。主要呈现了同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轨迹,是为了让读者能对论述的问题有强烈的时空感的认识。理论研究分析点的引入是同时性的时间顺序,而实践策略则主要局限在教育场域内的空间维度。
其他文献
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纵观世界各国,为抢夺教育优势无不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本国教
目的:   本文以2006年世界杯和2008年欧洲杯足球决赛阶段的比赛为研究对象,试图用主成份(Principal component,PC)分析方法分析比赛球队实力差异和队服颜色对足球比赛成绩的影
学习行为偏差一直是国际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以题,同时也是家长、教师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对学习行为偏差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素质,同时有利于促
良好的学风是独立学院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当前形势下,学生寝室越来越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
超文本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主要发展趋势,其学习模式与传统线性文本学习存在本质的区别。已有研究提出超文本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学习任务,而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研究认为在从事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