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278例正常新生儿维生素A类物质及其前体水平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正常新生儿维生素A(Vitamin A,VA)类物质及其前体水平。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2016年10-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采集新生儿生后3至14天足底末梢血并收集相关病例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血浆视黄醇、视黄酯(视黄醇棕榈酰酯和视黄醇乙酸酯)及β-胡萝卜素水平。结果:共收集正常新生儿278例,其视黄醇、视黄醇乙酸酯、视黄醇棕榈酰酯及β-胡萝卜素水平分别为(0.418±0.151)、(0.007±0.003)、(0.229±0.191)及(0.278±0.229)μmol/L,均显著低于学龄儿童(均P=0.000)。参照6-70月龄儿童VA缺乏诊断标准,新生儿VA缺乏者占62.59%,临床VA缺乏者占32.01%,均显著高于学龄儿童(均P=0.000)。新生儿不同视黄醇水平组间,其视黄醇棕榈酰酯、β-胡萝卜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21),随视黄醇水平升高而升高。不同日龄组其视黄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视黄醇水平随日龄增长而升高,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261,P=0.000)。不同视黄醇水平组间,其新生儿出生时头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视黄醇水平升高而升高,头围与视黄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10,P=0.000)。结论:正常新生儿生后两周内的VA水平很低,与日龄和出生时头围相关。第二部分新生儿维生素A类物质及其前体水平的影响因素目的:探讨新生儿维生素A(Vitamin A,VA)类物质及其前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2016年10-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采集出生时脐静脉血及其母亲分娩前静脉血并收集相关病例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血浆视黄醇、视黄酯(视黄醇棕榈酰酯和视黄醇乙酸酯)及β-胡萝卜素水平,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新生儿及孕母82对,新生儿血清视黄醇,视黄醇棕榈酰酯及β-胡萝卜素浓度分别是(0.490±0.129),(0.016±0.016)及(0.038±0.030)μmol/L,显著低于孕母(0.988±0.268)、(0.319±0.314)及(2.196±2.005)μmol/L(均P=0.000);孕母年龄、孕周、孕前BMI、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胎产次、孕期体重增长、孕晚期VA摄入量、是否补充复合维生素对脐血视黄醇、视黄酯及β-胡萝卜素水平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VA营养状况的孕母组间(充足组,不足组及缺乏组),新生儿脐血视黄醇、视黄醇棕榈酰酯及β-胡萝卜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7,0.044及0.030),孕母VA充足组其脐血视黄醇、视黄醇棕榈酰酯、β-胡萝卜素水平均高于VA缺乏组(均P<0.05)。孕母血视黄醇水平为脐血视黄醇、β-胡萝卜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b=0.149,0.035;95%CI:0.048~0.251,0.011~0.059)。结论:新生儿VA营养水平总体低于孕母,受孕母孕晚期VA营养状况影响,其视黄醇、β-胡萝卜素水平与孕母视黄醇水平具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