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偏差影响人类的判断与决策。主流决策理论或模型在探究人类概率估计偏差的规律时均是以自我决策为原点的。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还经常需要为不同社会距离的他人(如为亲人、朋友、客户等)决策。当决策的对象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扩展时,即与自我的社会距离越来越远时,人们概率估计偏差的规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变化?情绪通道理论认为,改变社会距离会诱发个体对决策事件情绪唤醒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认知通道理论认为,改变社会距离会诱发个体对"概率"维度和"结果"维度的认知整合(补偿性策略)或认知忽略(非补偿性策略),进而影响其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究社会距离对概率估计偏差的影响及机制,检验社会距离是通过情绪或认知单通道还是通过情绪-认知双通道,是情绪通道占优还是通道认知占优,进而影响概率估计偏差的。本研究包含三部分研究。第一部分通过两个研究,考察社会距离对概率估计偏差的影响。研究一采用为自我-为他人决策的方式、研究二采用为不同他人(由较亲近他人到较疏远他人)决策的方式操纵社会距离,考察社会距离如何影响概率估计偏差。第二部分通过四个研究,考察社会距离影响概率估计偏差的内在机制,探究单/双通道问题和情绪/认知占优问题。研究三(参数合并)和研究四(参数分离)基于过程探测的视角,操纵社会距离,探测个体在决策中情绪状态(预期积极和消极情绪)和认知关注(对"概率"和"金额"维度的关注)的变化以及决策后概率估计偏差的变化,探究单/双通道问题和情绪/认知占优问题。研究五(情绪-启动探测)和研究六(认知-启动探测)基于启动探测的视角,操纵情绪状态和认知关注,使得个体在近、远社会距离下启动相同的情绪状态和认知关注,然后考察社会距离影响概率估计偏差的效应是否消失或消减,以探究情绪/认知占优问题及情绪通道与认知通道的关系。第三部分通过两个现场研究,进一步检验转换社会距离能否改变现实中的概率估计偏差,进而优化个体的判断与决策。研究七以高考估分为例,通过改变考生与估分事件的社会距离,检验增加社会距离能否减小考生估分的概率估计偏差,进而提高其高考估分的准确性。研究八以交通违规为例,通过改变行人与交通警示语之间的社会距离,检验拉近社会距离能否提高行人对交通事故的高估偏差,进而降低其闯红灯过马路的意向。结果发现:第一,增加社会距离消减了概率估计偏差:(1)无论是为自我-他人决策(研究一)还是为不同他人决策(研究二),增加社会距离均减小了个体高估小概率事件、低估中大概率事件的偏差。(2)相对于损失情境,在获益情境下社会距离对概率估计偏差的消减效应更明显(研究一和二)。第二,社会距离通过情绪-认知双通道影响了概率估计偏差:(1)社会距离通过降低个体对决策事件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唤醒,提高个体对补偿性认知策略(整合"概率"和"结果"维度)的使用,进而减小了个体高估小概率事件、低估中大概率事件的偏差(研究三和四)。(2)社会距离导致的概率估计差异随着情绪状态的持平而消失、随着认知关注的持平而消减(研究五和六)。第三,在情绪-认知双通道中情绪占优:(1)情绪状态的中介效应(强且稳定)显著大于认知关注的中介效应(弱且不稳定)(研究三和四)。(2)社会距离导致的概率估计差异随着情绪状态的持平而消失、但随着认知关注的持平并未消失,仅为消减(研究五和六)。(3)情绪唤醒的降低导致个体补偿性认知策略使用的增加,而认知策略使用的补偿性与否并未影响个体对决策事件的情绪唤醒(研究五和六)。第四,转换社会距离可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概率估计偏差、优化个体的判断与决策:(1)增加社会距离降低了考生估分的概率估计偏差,进而提高了其高考估分的准确性(研究七)。(2)拉近社会距离提高了行人对交通事故的高估偏差,进而降低了其闯红灯过马路的意向(研究八)。综上结果表明,社会距离通过情绪-认知双通道(情绪占优)影响个体的概率估计偏差。这说明当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纳入到决策理论体系、审视人们参与社会性决策的概率估计规律时,主流的概率估计理论(如累积预期理论、双参数理论)需要因社会距离的远近及情境的得失作出调整。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社会性决策中新的权重函数、新的风险态度四重模式以及双通道情绪占优模型,并提出用社会距离转换法改变生活中的概率估计偏差、优化人们的判断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