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且临床疗效可重复性差,当归方是导师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高、可重复性强的中药方剂,但一直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①评价当归方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②探讨VISIA皮肤分析仪是否能够定量客观评价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当归方组和丹栀逍遥丸组,每组各20例,早晚各服一次,3个月为1个疗程,1个月记录1次分值情况,分3次记录。通过肉眼观测患者每次治疗前后皮损变化,并询问患者每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统计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总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此做出疗效评价。另外,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皆应用VISIA数字皮肤分析系统对面部皮肤进行检测,以系统自动生成的绝对分值作为对照,通过定量分析、图像直观统计皮肤改善率。最后,比较系统评价与临床疗效评价是否一致。结果:1.经1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积分值均逐月递减,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第3个月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前两个月则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比较(p=0.005<0.01),有极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斑点和紫外线斑绝对分值均逐月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第2、3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斑点和紫外线斑绝对分值在第1、3个月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每月比较,斑点治疗后的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紫外线斑,每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后斑点和紫外线斑改善率分别为38.9%和29.0%,而对照组为2.3%和0.9%,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方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疗效可靠,可重复性高;VISIA皮肤分析仪能够定量客观评价黄褐斑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