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石窟赋存环境区划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窟文物病害威胁着石窟的长久保存,目前的保护研究工作中,病害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宏观尺度下石窟赋存环境的系统性研究,而进行此研究最有效方式是进行石窟环境区划。区划研究可以提升对石窟环境现状的系统性认识,有利于建立区域环境特征和石窟病害发育状况的耦合关系,为石窟病害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打下基础。针对甘肃石窟分布范围广、病害多样、环境复杂的现状,研究结合资料分析、野外调查,明确了区划对象主要是影响石窟长期保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两大方面;遵循合理的区划工作原则,通过“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以及这两种划分方法的综合应用,完成了石窟赋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分区研究,构建了甘肃石窟环境区划体系,借助Arc GIS软件绘制了区划成果图。人文环境区划方面,通过研究甘肃石窟的地理分布,始凿年代情况,石窟规模、形制、艺术特点等人文环境特征,最终确定划分为河西、陇中、陇南、陇东四大石窟群区域。同时发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已初步形成如今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石窟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均衡,且都位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节点上。自然环境区划方面,选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水系这五个影响因素,分别对石窟赋存环境进行区划分析,在明晰石窟病害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以石窟保护为核心,完成了各个自然条件的环境分区研究。其中,石窟地层环境划分了六个地层区;石窟构造环境划分了四个主要地震带;石窟地形地貌环境划分了五类地貌区;石窟气候环境中,划分出了关于石窟保护的气候不利因素的三个高值区和三个低值区;河流水文环境区划中,划分了石窟主要分布的八个水系流域。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分区研究,最终提出应用于甘肃省石窟保护的综合区划方案。方案分为两级,一级区划在河西、陇中、陇东、陇南四大人文地理分区基础上,主要参考石窟地层和构造条件,分为六个大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基础上,进一步参考石窟气候条件、河流水系、地形地貌,最终将甘肃划分为11个石窟赋存环境区域,并对各区域石窟环境特征做了归纳总结,为以后甘肃石窟保护工作提供基础参考。
其他文献
齐格蒙特·鲍曼是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方面的著名社会学家。在一个时刻流动的、任何坚固的东西都极易崩塌的消费主义世界里,他试图呼唤人们关注全球化世界中当代人的不安与恐惧,鲍曼始终带着对个人处境的敏感和人文学者典型的焦虑、带着强烈的人文关怀观察这个世界。他不断地尝试用通俗的叙述方式、独特的视角和隐喻的写作风格去阐释各类后现代人群的状况,鞭辟入里地直击在后现代磅礴、繁杂的大背景下,人类如何一步一步地试探前
唐湜是“九叶诗派”中较少被提及而又极具个人特色的一“叶”,他的长篇叙事诗创作以其幻美与深沉并存的风格及其向内挖掘的深度,充盈了中国长篇叙事诗创作体系。唐湜以南方风土故事为基础创作的叙事诗以其清新幻美的诗风发展了中国式的牧歌创作;以历史传说为基础创作的部分长篇叙事诗则颇具史诗风格,补充了中国现代史诗创作的不足。本文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关于唐湜诗歌创作及其诗歌批评方面的相关研究。正文部分从唐湜叙事诗的叙
苏丹北方使用奴隶的历史早于土-埃政府的征服。在丰吉和富尔王国时期,奴隶仅供王室及精英阶层使用,使用奴隶是少数人的特权,代表着其高贵的社会地位。此时期奴隶在精英阶层中很显眼,奴隶多处于官僚及军事贵族阶层。穆罕默德·阿里的征服将苏丹历史带进了土-埃统治时期。统治初期,土-埃政府、欧洲商人和杰拉巴小商人等致力于猎取奴隶。穆罕默德·阿里及其继任者缉取奴隶以建立忠诚的奴隶军队,杰西迪亚在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后期,当代西方文艺思想中的“空间转向”与文学领域呈现出互动的态势,引发了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大力革新空间的形式。意大利作家巴里科关注处于发展变化中的空间观念,在其作品中他对空间进行了编码与重组,构建起了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学空间。巴里科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了对人类在现代生存境遇中与空间的紧张状态的思考。论文一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梳理论题缘起、介绍研究背景和阿利桑德罗·巴里科作品的国内
北京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甚至早在19世纪中后叶,西方人就开始携带刚发明不久的照相机闯入京城进行拍摄,现代性的媒介与都城北京由此开始未曾间断过的共生关系。现代视像技术与北京城市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提供给城市人全新的感知方式。本文关注北京早期城市影像,以1860年北京最早的一幅照片《通州燃灯塔》为起点,以1921年故事片的出现为终点,将史前史纳入研究视野,探析历史影像中北京与视觉媒介所产生的碰撞。内容
如今博物馆正处于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受20世纪70年代“新博物馆学”理论以及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营销理念的出现,博物馆从以收藏、研究、展览为主功能的“以物为本”的收藏机构向以教育功能为主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机构转变。与此同时,博物馆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的重要力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博物馆学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博物馆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法国国家移民历史中心(la Citénational
戎族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东周历史的重要对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梳理和考证。但由于文献记载较为模糊,学者对其生活历史信息的认知极少,对其族系和文化的认识仍不清楚,尤其是戎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尚未得到清晰全面的了解。因此,尝试对戎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与史家河战国墓地的发掘,为了解古代关中地区战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个新群体——“网红”,他们受到众多网民簇拥,获得了不容小觑的话语权,他们能够对粉丝的行为和观念产生影响,甚至引导粉丝的决策。一些“网红”因此利用粉丝流量进行营销,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中国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一批外国人的兴趣,他们乘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潮,通过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作品,逐步成长为“洋网红”。与本土“网红”不同的是,“洋网红”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
宋前(包括宋朝)小说涉井故事有着叙事鲜活的书写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凡现实生活、宗教文化、民俗信仰等无所不包,其故事类型也包含了志怪、符谶、历史现实书写等多种范式。这些故事,既彰显着宋前社会生活的多样面貌,也体现着宋前小说发展多轨并进的事实。本文对涉井故事的研究,从征验书写、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的视角切入,在分析涉井故事中渗入的多元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关照涉井故事中体现的思想观念变化。第一章主要梳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社会主流观念发生了改变,电子竞技逐渐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认同,围绕电子竞技开展的多样化活动也促使“电竞热”现象的形成,在短时间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电竞产业,电竞产业链迅速扩充,电竞市场规模快速放大,电子竞技俨然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电竞产业中,电竞赛事可称之为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但电竞赛事并非是一个孤立运作的系统,而是在电竞赛事的内外部均充满了实时的博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