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洱海流域的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逐渐成为洱海流域的支柱产业。但是,其旅游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日渐突出。为此,研究洱海流域旅游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对洱海流域及西部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国家水专项洱海项目子课题“洱海流域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控污减排方案制定及生态文明体系建设(2013zx07105-005-04)”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流域结构控污的实施路径—以洱海为例(CCNU15A05003)”,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借助调研及相关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洱海流域的旅游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环境效应四个方面构建了流域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对洱海流域的旅游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借助脱钩理论的思想,对旅游发展与水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针对洱海流域旅游的优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洱海流域旅游发展特征。洱海流域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特色鲜明,但是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随着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洱海流域旅游业经历了缓慢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现已步入转型发展时期;旅游景区建设初具规模,交通发展日益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深度加大,产品链条不断延伸。伴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各项服务设施的完善,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本地市场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第二:洱海流域旅游发展评价。效应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发展综合效应得分逐年增加,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总体呈现上升的状态,而环境效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可见,洱海流域的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在增大。结构解析结果显示,经济效应对旅游发展的贡献率较大,且基本呈现上升趋势;社会效应对旅游发展的贡献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文化效应虽然实际值在上升,但其对旅游发展的贡献率却逐年下降;环境效应的贡献率与实际值呈现同样的下降趋势。由此得出,经济发展对洱海流域旅游发展的贡献最大,洱海流域的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均衡社会、文化和环境各方面的要素。第三:洱海流域旅游发展与水环境变化关联分析。从总体上看,流域旅游发展对水环境存在一定影响,尤其是2008年以后影响更为明显,其中旅游发展与部分污染指标在2009和2013这两年表现出较大的关联状态,虽然2010-2012这三年,洱海流域旅游发展与部分污染指标关联减弱,但影响依然存在,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从具体指标上来看,旅游发展对总氮和总磷两项污染指标影响较大,而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最小。第四:洱海流域旅游优化发展对策建议。一是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二是调整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三是优化控污减排技术结构;四是完善流域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五是做好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