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政府的十三五规划中,建立了要完成一亿居住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实施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将审计公告作为评判政府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核心标准,审计公告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自2012年起,审计署就将城镇保障性住房列入了全国审计范围,至此已经对保障性住房进行跟踪审计4年,由此可以看出各级审计机关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我国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保障性住房的审计重点多集中在财务审计或者竣工决算审计上,属于只重结果的传统审计,而没有发挥跟踪审计的免疫作用。由于属于事后审计,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会大打折扣,对一些重要的审计内容无法进行实时跟踪。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普遍具有工期长,施工过程复杂的特点,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资金和政策的变化,跟踪审计应运而生,它是对保障性住房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不仅关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财务和结算,还更多地关注建设项目的绩效性。跟踪审计将项目建设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审计阶段,在事前及时对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评估;事中重点审计项目是否按照合同严格履行、是否发生变更;事后对政策的落实和完成情况进行审计。整个审计过程不仅可以及时地挽回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为项目后续的效益性进行持续跟踪,因此对保障性住房实施跟踪审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将跟踪审计引入保障性住房中去,使对保障性住房的审计不再局限于以前的传统审计,扩展保障性住房审计的审计内涵,使国家审计部门更好地发挥其监督政府的作用,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更为科学的审计意见。本文以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为研究对象,在对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相关理论探究的基础上,结合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实际情况,归纳了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现状,总结出其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提出完善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对策。除结语外,本文的论述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为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保障性住房的定义和发展,同时介绍了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涵义,涵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定义、内容和环境。此外,第二部分还介绍了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绩效审计理论。本文的第三部分介绍了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该部分首先阐述了FY市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简介,包括保障性住房的构成,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和部门介绍。其次对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也做了详尽地介绍,包括跟踪审计的原则、范围。总结了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有跟踪审计实际为事后审计,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标准不科学,跟踪审计人员力量有限,跟踪审计机构组织体系有欠缺。针对现阶段我国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正视它并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本文的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FY市审计机构的组织思路不清晰,审计业绩评价不完善,审计人员组织结构不科学,审计体制不合理,而导致了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的效率比较低,跟踪审计的审计结果差强人意。最后本文根据所分析出来的原因提出了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对策,通过建立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体系、建设全面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专业的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队伍、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来完善FY市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