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Bicon短种植体(6-8mm)在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体冠根比(crowntoimplantratio,C/I)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种植体冠根比对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和骨水平、以及冠根比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山东大学种植科患者共10例,后牙区植入Bicon种植体共13枚,采用X线平行投照技术,观察修复体戴入当天和使用3年之后,修复体的冠根比(C/I)与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变化的关系。临床检查观察种植体软组织的变化。将种植修复体按冠根比分为两组:组1:C/I<2.0,组2:C/I≧2.0。计算提供在总样本中的两组数据分布夏皮罗计算差异、皮尔森计算相关、Kendall秩相关系数,显示种植体冠长度与软组织参数相关性。结果:13枚Bicon种植体,负重后种植体的平均C/I比为(1.854±0.292),范围从1.561到2.146不等。统计学分析种植体冠根比组1(C/I<2.0),组2(C/I≧2.0)之间无差异。组1与组2在观察期间修复体负载正常,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牙槽骨水平无明显差异。牙槽骨吸收量组1(-0.24±0.98),组2(-0.12±0.28)为负值说明两组间无牙槽骨丢失。测量患者平均mPI值和mSBI值得出结果P<0.05表明种植体的高冠根比可能导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结论:Bicon种植体有较常规种植体较高的冠根比,经过3年的功能负荷评估中,种植体边缘骨及骨水平丢失的风险没有增加,在后牙骨量不足的患者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冠根比对于种植体软组织,可有软组织炎症,应定期做口腔检查及种植牙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