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连续八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的建设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的任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目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要途径。经过八年的培育工作实践,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初具规模,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行为及作用的研究有利于充分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评价表和部门访谈等形式收集调查数据及案例,对新型职业农民在不同领域的行为进行了梳理。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农民行为理论通过案例对新型职业农民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从农民自身、职业、时间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新型职业农民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运用模糊评价法通过评价表对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经营、保护环境、促进文明、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评价,在最后结合影响因素对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挥自身作用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结论:(1)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新型职业农民行为选择的意愿主要受到收入、文化程度、农业背景的影响。农业背景、是普通农户的、农业从业年限对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农业生产行为有负影响,是合作社负责人、收入、首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已过时长、曾是集体民主被选举人对带动农业生产行为有正影响。文化程度、收入对新型职业农民保护环境行为有正影响,文化程度、是民主集体被选举人对新型职业农民有促进文明、参与乡村治理行为有正影响。(2)通过运用农民行为理性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出新型职业农民行为作用随着自身富裕程度与需求层次的演进而变化,随着个人的富裕程度的提高,其需求层次向新的阶段演进,新型职业农民的行为发生改变,富裕程度越高新型职业农民自身作用的发挥程度越强,因此新型职业农民作用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3)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新型职业农民行为作用大小排序为保护环境、乡村治理、文明社会、生产经营,得出新型职业农民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作用明显,在生产保护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生产经营方面发挥作用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