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活动中主体的审美心理——以唐宋江西贬谪文学为中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贬谪文学是探讨文学活动过程和主体审美心理之间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贬谪这一特殊的社会生活遭遇,使得心怀济世之志的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心理上受到重大创伤.完美的政治理想无法施之于世,人生价值无法实现,导致贬官产生一种缺失性情感体验.缺失性情感体验一方面促使主体产生文学创作动机,另一方面导致主体生成一种特定的审美心理,即主体在感知对象时的变异性和展开想象时的定向性.由于这些特定的感知和想象方式,形成了贬谪文学作品在语言、形象、意蕴层面上特殊的心理蕴含:在话语层面上喜欢用负面形容词,喜欢用时空数量词,语言风格奇险怪伟;在形象层面上钟情于拘禽羁鸟等意象的塑造以及清幽之境等意境的营构;在意蕴层面上表现出怨愤、旷达等不同指向.正是主体心理状态的投射,造就了贬谪文学较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并具有感动激发人意的美学效果.贬谪文学的创作对于主体而言,不只是一种理想遇挫的替代性满足,它直接指向主体的现实存在.通过宣泄郁积在心的不平情结,诗人减缓了内心的巨大痛苦,从而实现了对现实存在的审美超越.对于接受者而言,贬谪文学所蕴含的心理内容,让他们在同病相怜、互相劝勉中淡化了创伤感.贬谪诗人通过对屈贾的认同确证了自身现实境遇的合理性.因而贬谪文学的生成、存在和意义与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状态及变化正好是相对应的.中唐元和时期的白居易因忠直敢言而遭权贵污蔑,被贬为江州司马,宋代苏轼因"乌台诗案"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他们都是因正道直行而被贬被谪,都是当时一流的诗人.在谪居期间,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学精品,他们的诗文不仅具有感动激发人意的悲剧性力量,而且完整、深刻地记述了他们在贬谪期间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展现出了具有哲学深度的执著意识和超越意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其他文献
很少有谁象钱钟书那样,把小说写得少,又写得好.钱先生仅以4个短篇加上1个长篇《围城》便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围城》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其中
七月派是四十年代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他们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本的哲学观,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来推动社会进步为创作目的,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七月派作家以胡风的
清代,由于大量流放的文人进入西域,他们掀起了西域文学的浪潮,尤其是西域诗歌的创作硕果累累,清代可谓是西域诗的集大成时期。在清代诸多西域诗人中,陈庭学是值得关注的一个
该文试图通过对萧红的从生命的荒原重返初始的伊甸的精神历程和其文本中浸润的存在之思的解读,从文化哲学的意义上对萧红作更深的精神探求.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引言:作为"贫乏
五四以来,随着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极力引进,大量的文学术语和文学观念也一起走进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之中。作为其中之一的文学历史感,伴随我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