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在导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公共政策是政府用于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导引人们的价值观是其重要功能。当前,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良好政策导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公共政策在导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公共政策的执行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公共政策公共性价值偏离的问题,公共政策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因素,也有公共政策宣传力度的问题,还有公共政策考核体系不健全的因素。解决以上问题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制定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的公共政策。规范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提升政策制定者素质,提高公共政策质量;集思广益,优化公共政策内容。第二,建立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的公共政策评估机制。建立公共政策评估制度;优化公共政策评估过程。第三,完善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的公共政策执行路径。建立高效的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加强公共政策的物质和组织准备;建设积极健康的公共政策执行文化;提高公共政策的认同感。第四,健全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的公共政策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公共政策的监督控制机制;重视舆论对公共政策的监督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出现了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即在一些国有高校中出现了一些民办机制的独立学院(简称独立学院)。如何激励高校独立学院在聘人员努力工作,如何考核评估各
在西方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瑞士,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权限和支出责任,通过降低边际有效税率吸引居民、厂商和资本流入,是地方政府促进辖区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由此而引起的政府间税收竞争是一个长期受到财政学者关注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一直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没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税收权限,也就不存在政府间税收竞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财政分权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分税制
随着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行政管理中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以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研究基点,从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的角度,在借鉴前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我国在工程建筑及测量中对于现代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筑的数量与强度也随之增加,为此对于工程项目的技术水平也需要尽可能地得到提升与促进,并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提高工程建筑的设施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其中,对于工程测量的技术应用逐渐成为了当前工程建筑人员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而为了提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