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滥垦、滥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及波动较大的气候特征,使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面积快速扩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变化较大,也是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治理的典型区。自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国家、自治区等各级政府的各项保护政策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当前内蒙古土地退化的总体形势仍然很严峻,沙漠化导致的区域性问题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全面、及时掌握沙区土地利用基本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等至关重要。
本文以科尔沁沙地的典型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利用该区2000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原始卫星影像作为信息源,在首先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合成、图像增强和纠正等预处理,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科左后旗土地利用数据;其次结合野外考察、地面定位取样等传统方法对解译所得数据进行误差校正;然后通过对比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获得近十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最后,结合研究区近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对引起该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1)耕地面积增加584.26km2,在二级类型中水田面积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仍然以旱地为主;(2)林地增涨幅度最大,增幅约为1.08倍,二级类型中疏林地增加最多,成为了林地中的主要变化类型;(3)草地面积减少最显著,十年间共减少1236.58km2,二级类型中高覆盖草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覆盖度有所提高;(4)水域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缩小面积超过原水域面积的一半;(5)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155.10km2;(6)未利用地面积共减少276.26km2,二级类型中,一方面,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但沙地总面积依然较大,土地沙漠化仍然是研究区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同时期盐碱地的面积明显增加,研究区土地盐碱化问题有所加重;(7)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就近十年科左后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而言,自然因素固然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十年间自然因素的变化相对较小,它们相对稳定发挥着累积性效应,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内生驱动因素。而同期人活动对环境的干扰强烈,它们相对活跃,是目前和未来短时空尺度内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人文因素是近十年来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