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口额的不断增加,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也越来越多。国外对华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同时还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众所周知,反倾销的根源是进口的激增。反倾销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及市场,反倾销国家对目标国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实施反倾销措施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数量。通过征收反倾销税,增加国外产品的成本,从而抬高进口价格,控制其进口量以达到救济本国产业的目的。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所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但是发达国家并未严格按照反倾销守则去实施,这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从而使反倾销成为使用范围最广、实施最频繁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加剧了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的频率。而作为一种救济手段,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1979年开始遭遇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并逐渐成为首要目标。中国在反倾销法律方面起步比较晚,所以对外的反倾销起步也比较晚。1997年中国政府第一次颁布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作为中国实施反倾销的法律依据,首部反倾销法的颁布,在试图保护国内产业的同时,一开始就具有报复和遏制他国对华反倾销的动机。在1997年以前中国没有主动采取过反倾销,只是被动的接受国外对华的反倾销调查。自1997年中国颁布《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来,中国也开始运用反倾销手段来保护自己,截止到2010年中国共发起184起对外反倾销。尽管在绝对数量上,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仅为同期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的五分之一,尚不及同期南非、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中国反倾销调查数量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为156起,占我国反倾销调查总量的84.8%,如此大的一个比重可以说明我国在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方面发展迅速。那么,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国外对华的反倾销呢?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来为本国贸易保驾护航。既然世界贸易组织将反倾销作为一种合法的救济手段,那么反倾销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以牙还牙”的贸易报复手段来遏制国外的反倾销措施呢?Blonigen和Bown等人通过美国的相关数据证明了反倾销作为“以牙还牙”报复手段的存在。报复威胁作为一种机制是否具有一般性,或者在我国对外反倾销问题上是怎样的?这需要从实证的角度来进行检验。 本文研究的动机:一是在全球反倾销立案数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以及中国反倾销面临的严峻形势的情形下,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国的反倾销是否对国外反倾销具有报复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贸易因素、报复因素等,到底何种因素对其反倾销有着影响呢?这对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因素分析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三是我国在运用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企业的起步比较晚,步伐还比较慢,那么我国反倾销当局在做出反倾销决策时是否会对国外对华反倾销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呢?四是中国大多数文献关于反倾销贸易救济的效应分析,在反倾销报复威胁性方面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的论述就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意义。通过实证的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中国反倾销是否遏制国外对华反倾销展开论证。在介绍了国际对华反倾销的状况以及中国对外反倾销状况的基础上,从中选取了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前20名的国家的相关数据,时间跨度为1995年到2008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影响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因素入手,总结出国外对华反倾销的三大类因素:贸易因素、报复因素、遏制因素,并基于博弈思想从中外两个层面建立了报复威胁机制的理论框架,以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以及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的大量数据为依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对外反倾销是否遏制了国外对华反倾销。为了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我们借助STATA10.0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了面板泊松模型计量和面板负二项式模型计量,同时采用两种相似的模型来证明本文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因素中20国从中国进口的进口渗透率、20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是显著的而且符号与假定预期一致,而报复因素中20国对中的出口集中度以及中国对20国的出口集中度虽然也是显著的而且符号与假定预期一致,但这只能说明中国对外反倾销没有形成对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报复威慑作用,相反这两种报复因素反成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一个强有力的借口。中国的直接反倾销报复因素以及遏制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中国反倾销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没有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面板泊松模型与面板负二项式模型同时告诉我们:贸易因素在20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行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对20国的报复因素以及直接的遏制因素在威慑国外对华反倾销行为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而贸易因素又与中国的出口额相关,中国的出口额越大,越容易遭受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同时也削弱了中国反倾销调查的力度。 本文的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中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文献综述、创新点以及不足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反倾销的现状以及中国遭受反倾销和中国对外反倾销的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采用的经验分析方法和相关数据;第五部分主要介绍经验分析结果;第六部分主要是针对经验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