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联合使用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伤口愈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生理盐水组(NS组)、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各有小鼠40只,D组、F组、D+F组分别于切取皮肤前10min腹腔注射地佐辛5mg/kg、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25mg/kg、腹腔注射地佐辛5mg/kg+氟比洛芬酯25mg/kg,余量用生理盐水补齐,每组分别于3、7、10天选取小鼠10只记录创面愈合率;切取伤口周围皮肤组织,用ELISA法测出GM-CSF表达含量,并用蛋白定量法检测各个小组中相应的蛋白含量,通过GM-CSF与蛋白含量的比值反应GM-CSF浓度;分别选取3天、7天伤口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伤口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每组剩余10只小鼠用以观察并计算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各种数据指标结果:D+F组伤口愈合时间(11.02±0.81)d、7天伤口愈合率(78.765±1.972)%、10天伤口愈合率(87.970±2.281)%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伤口愈合率(26.394±0.835)%与D组(27.741±1.5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3、7、10天GM-CSF浓度分别为(23.252±1.628)%、(43.898±2.285)%、(35.861±2.739)%分别高于NS组和F组,低于D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3天伤口愈合率(19.245±1.331)小于NS组(20.439±0.890)差别有统计意义,而7天伤口愈合率(67.955±2.322)、10天伤口愈合率(80.955±1.773)分别大于NS组的7天伤口愈合率(62.970±1.157)和10天伤口愈合率(79.056±1.780),GM-CSF浓度均低于NS组。病理学表现:创伤后第3天:NS组仅见少量成纤维细胞、炎细胞浸润较多,F组炎细胞相对较少,D组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较多,D+F组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创伤后第7天可见:NS组炎细胞较多、成纤维细胞较少、毛细血管少见,D组、F组较多胶原纤维、毛细血管、鳞状上皮增厚,D+F组较多成纤维细胞细胞、胶原纤维,炎细胞较少。结论:25mg/kg氟比洛芬酯与5mg/kg地佐辛均能够促进伤口愈合,但氟比洛芬酯对早期伤口愈合会有不同程度的延缓,与地佐辛联合用药能够减轻这种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大大促进伤口的远期愈合,地佐辛对GM-CSF有促进作用,而氟比洛芬酯对其则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