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申扎地区石炭纪冰室气候转型期碳同位素记录
【出 处】
: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日期】
:
2018年01期
其他文献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L.)遍布于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年种植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总产量排名第4,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均为育种者以引进种质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经3~4轮的定向改良育成,马铃薯遗传背景狭窄问题凸显。本研究以251份马铃薯种质为关联群体,经全基因组重测序,SNP为分子标记,结合2年8
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一直是群落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植物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而有关植物多样性对地下生物量影响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以新疆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完成对8种草地类型和15种土壤类型中379个样地的植物丰富度与不同土层地下生物量及总地下生物量的调查,从两者的平均数和变异系数的角度,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新疆草地植物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
1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乏力是ITP患者最痛苦的主诉之一,约90%的慢性IT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乏力症状。课题组在前期承担“973”项目研究中发现,基于“从脾论治”拟定的“健脾益气摄血方”可明显改善ITP患者乏力症状,调节免疫稳态,有效提升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缓解出血倾向,证实了慢性ITP是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的
铅锌矿开采过程释放到环境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具有潜在毒性,并通过土壤-植物-人的迁移途径等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风险。有毒金属元素对人体的生物健康效应研究成为目前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建立和发展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环境介质和人体的重金属污染迁移途径,探讨铅锌矿山开采活动影响下周围矿区Pb、As等有毒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对人体的健康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栖霞山铅锌矿区
南海陆缘盆地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南海北部已经被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多年,但是南部陆缘勘探开发程度极低,尽管国外油气公司在婆罗洲近滨及越南近滨已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勘探,已证实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但深水区油气勘探较少,同样其研究程度十分薄弱。南海南部陆缘位于华南地块与巽他地块的结合部,中新世以来,经历了多个微地块从俯冲到碰撞的动力过程,导致南海扩张终结以及古南海从西向东剪刀式闭合消
川藏铁路建设廊道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属我国地形从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带,地势跌宕起伏,线路穿越三江并流的横断山区,地层岩性复杂多变,新构造运动剧烈,深大活动断裂广布,强震频繁,冰川、冰湖与山地灾害群(链)发育,河谷斜坡稳定性差,气候急剧变化。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和“敏感的生态环境”四大环境特征,是迄今为止人类铁路建设史上